【2015年資本市場十大關鍵詞】近幾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停滯的背景下難以獨善其身,需求的多少仍是決定商品市場是否走牛的關鍵。(證券市場紅周刊)
No.1 降準降息
在央行今年2月5日進行首次降準后,其于3月1日又進行了今年的首次降息,但在經濟數據的持續下滑、三季度時GDP增速又出現“破七”的大背景下,央行其后又連續進行4次降準、4次降息。今年以來累計已5次降準降息,釋放了大量流動性,對經濟增速全年“保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預計,在美元進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為穩定我國經濟發展,2016年央行仍可能還會有數次降準或降息。
No.2 杠桿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上半年,股市一路飆漲,股指由2014年末3234點被迅速拉升至今年6月的5178.19點,“萬點不是夢”的口號成為某些專家的狂熱之語。A股市場的火爆讓場內融資、場外配資蜂擁而至,場內融資最高時曾超過2.2萬億元,而場外配資規模也超過數萬億元,為防止資金杠桿風險,監管層展開了非法場外配資清理工作,然而正是這去杠桿的行動,導致股市轟然倒下。6月15日的百點下跌導火索引發了后續兩輪斷崖式暴跌,不僅讓市場總市值在短期內迅速揮發數十萬億,甚至連機構和散戶都全線被套,平均虧損幅度超過40%。股市之慘烈讓公募“清盤”、私募“跑路”的現象在今年并不少見,其慘淡景象已超過2008年。
No.3 救市
短短兩個月,股指暴跌超過40%,股災中的數次千股漲跌停現象成為A股立市以來“傳奇”。為救市,“暫緩IPO發行、券商出資不低于1200億用于投資藍籌ETF、央行將為證金公司提供流動性、鼓勵增持、禁減令、嚴打蓄意做空、降息降準等”幾十道救市金牌密集出臺,然而就在這“急病亂投醫”的救市行動背后卻是老鼠倉的頻出,由證金公司牽頭、國內21家券商組建的“救市國家隊”中竟然出現6家券商被立案調查之事,本輪“救市”行動竟然成為某些不法分子趁機謀利的最佳時機。
No.4 IPO重啟
IPO的暫停和重啟對于A股市場來說是常事,誰都可以拿其說事,好像每一輪股市暴跌的替死鬼中都少不了它,今年7月份的暫停也是如此。明義上,為“救市”暫停新股發行是為了抒緩二級市場流動性,但事實效果終究如何,“你懂的!”就在同期,再融資市場持續火爆,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再融資總額再創歷史新高。11月6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例行發布會上宣布,證監會將重啟新股發行,并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本次重啟是A股25年歷史中的第9次暫停后重啟,先行的28家公司仍采用老的申購辦法。
No.5 注冊制
注冊制口號已喊多年,今年終于進入實操階段。12月9日,證監會公告將在兩年內循序漸進放開注冊制,證監會將根據國務院確定的制度安排,制定《股票公開發行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從目前進展看,注冊制最早可能會在明年3月落地。其實,對于注冊制這個在海外市場中很成熟的股市制度,是否適合A股環境還很難判斷,畢竟此前很多“拿來”制度的期初愿景與最終結果往往是背道而馳。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注冊制推出后會讓A股投資標的快速擴容,價值投資將成為未來投資大方向,大量仙股存在將成為A股市場長期現象。當然,在注冊制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還是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如只進不出,則只會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No.6 互聯網+
“互聯網+”并不是新鮮詞,它是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產物,從最初的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到后來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李克強總理在今年3月5日于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我國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就此,我國涉及“互聯網+”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動展開,“互聯網+”也成為2015年最熱名詞之一。在A股市場中,受政策利好推動,涉及“互聯網+”的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等一大批熱點有望持續輪番表現。
No.7 國企改革
2014年7月,國資委宣布6家央企啟動“四項改革”試點,自此以來,國企改革熱點就一直是資本市場中投資時刻關注的焦點,從央企到地方國企的并購重組,A股二級市場對此不時掀起一輪輪題材炒作。今年6月,南北車的合并上市更是讓央企重組再度受到市場廣泛關注,中遠與中海、中外運與招商局、五礦與中冶等相關大型國企展開的相關重組動作也獲得市場資金的跟蹤。9月13日,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出臺,作為新時期國企改革的總體框架性文件,此方案的出爐將使得國企改革步伐進一步加速,新一輪國企重組并購大潮就此展開。
No.8 “十三五”規劃
未來5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中國第一個百年夢想實現的時間節點。今年十八屆五中全會討論通過的“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發展指明方向。隨著“十三五”規劃的通過,一系列相關行業的“十三五”規劃也有望于2016年陸續發布。在相關行業利多政策支持下,行業主題性機會明顯,如代表未來經濟轉型和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能源、信息安全、生態環保、養老產業等的主題性機會,很可能在2016年造就多只漲幅驚人的牛股。
No.9 全面“二孩”
近年來,推動我國經濟近幾十年快速增長的人口紅利正在慢慢消失,“劉易斯拐點”現象愈發明顯,“失獨”、人口老齡化等社會現實問題也越來越嚴重。10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會議公報宣布,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調整必然帶來人口數量增加,這個積極變化不僅會帶來母嬰醫療、奶粉業、嬰幼兒教育、汽車、房地產等相關消費產業的快速增長,同時也有利于緩解“失獨”、養老等社會現實問題。
No.10 美聯儲加息
12月1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這是近10年以來首次加息。美聯儲加息,短期內勢必加劇人民幣貶值壓力,同時也必然加快我國熱錢的流出,導致我國央行進一步寬松可能性的繼續存在。雖然從歷史表現看,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后往往伴隨著大宗商品的走強。但本次能否重啟大宗商品牛市仍存疑問。近幾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經濟停滯的背景下難以獨善其身,需求的多少仍是決定商品市場是否走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