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美元持續走高以及供過于求的市場預期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低。12月21日,國際油價創2008年以來新低,倫敦布倫特油價盤中更是跌至每桶36美元,創下2004年以來的新低。此外,倫敦市場上以銅、鋁為代表的基本金屬價格和以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也持續下行,其中國際市場上鐵礦石價格已跌破每噸40美元,為近10年來最低。
1、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跌跌不休”
今年以來,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美元持續走高以及供過于求的市場預期等因素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低。12月21日,國際油價創2008年以來新低,倫敦布倫特油價盤中更是跌至每桶36美元,創下2004年以來的新低。此外,倫敦市場上以銅、鋁為代表的基本金屬價格和以鐵礦石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也持續下行,其中國際市場上鐵礦石價格已跌破每噸40美元,為近10年來最低。
2、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在京簽署,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當天有50國政府代表簽署了協定。中國立法機構在11月初審議通過了該協定。12月25日,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宣布,《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正式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這標志著全球迎來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在國際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德國大眾陷尾氣排放檢測造假丑聞
美國監管部門9月宣布,在美出售的部分德國大眾公司柴油車,通過安裝特別設備在尾氣排放檢測時造假幫助車輛達標,而實際排放的污染物高達法定標準的數十倍。隨后歐盟和亞洲的多個國家和地區均對大眾展開了相關調查。丑聞曝出后,大眾股價一度縮水三成,公司更換了首席執行官,面臨的潛在罰金、賠償和召回成本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
4、《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達成基本協議
《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12個談判國10月5日在美國達成基本協議,同意進行自由貿易,并在投資及知識產權等廣泛領域統一規制。這意味著規模占全球經濟40%的巨大經濟圈將應運而生。TPP目前的成員國包括文萊、智利、新加坡、新西蘭、美國、澳大利亞、秘魯、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加拿大和日本。這份協定需要得到相關各國的批準后才能正式實施。
5、難民潮挑戰歐洲體制穩定及經濟發展
聯合國難民署和國際移民組織共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經由地中海和陸路前往歐洲尋求庇護的難民和移民總數已超過100萬。大量難民的涌入,給接收國的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帶來挑戰,難民對生活、教育、就業資源的占用也引發了當地民眾的不滿。許多歐洲國家,尤其是難民進入歐洲的“門戶國家”,紛紛加大邊境和移民管控。
6、中非攜手推進“十大合作計劃”
12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南非總統祖馬共同主持了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開啟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的致辭。習近平表示,中方愿在未來三年內同非方重點實施“十大合作計劃”,涉及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基礎設施、金融、綠色發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減貧惠民、公共衛生、人文、和平與安全十個領域。為確保該計劃順利實施,中方決定提供總額6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
7、全球企業并購交易額創新高
美國化工業巨頭杜邦公司和陶氏化學公司12月11日正式宣布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將被命名為陶氏杜邦公司,總市值約1300億美元,成為全球僅次于巴斯夫的第二大化工企業。此前,美國最大制藥商輝瑞并購愛爾蘭的艾爾建公司,交易金額為1600億美元,為醫藥史上最大、歷史上第二大并購交易。根據Dealogic的數據,2015年全球公司并購交易總額約4.35萬億美元,超過2007年的約4.12萬億美元,時隔八年刷新歷史紀錄。
8、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通過應對全球變暖新協議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2月12日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將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近200個締約方一致同意通過《巴黎協議》。協議共29條,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協議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全球將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峰,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9、美聯儲近十年來首次加息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2月16日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到0.25%至0.5%的水平,這是美聯儲自2006年6月以來首次加息。美聯儲發表聲明說,今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明顯改善,有理由相信通脹將向2%的中期目標邁進。此次加息之后,美聯儲將繼續保持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支持就業市場進一步改善以及讓通脹向目標值邁進。
10、世貿組織成員承諾將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
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十屆部長級會議12月1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閉幕,經過5日的艱難談判磋商,各方在一系列貿易談判中達成歷史性成果。會議最終通過了《內羅畢部長宣言》,就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最為關切的農業出口競爭達成共識,162個成員首次承諾全面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并就出口融資支持、棉花、國際糧食援助等達成了新的多邊紀律。其中發達經濟體承諾將立即取消其大部分農產品出口補貼,發展中國家則將在2018年取消。世貿組織總干事羅伯托·阿澤維多稱,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是世貿組織20年以來“在農業上達成的最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