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成功訪美為標志,2015年中美關系仍然保持發展勢頭。
12月16日,美國政府宣布向臺灣出售18.3億美元武器的計劃,這是奧巴馬政府第三次進行重大對臺軍售。此舉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和譴責,使本來剛剛出現緩和的中美關系再遭沖擊。歲終年尾,美方的錯誤舉動給一年來歷經起伏的中美關系加上了一個復雜的注腳。
對中美關系來說,2015年是耐人尋味的一年:它在樂觀氛圍中開頭,中間遭受南海、網絡等爭端的嚴重沖擊,隨后重拾樂觀勢頭,最后卻又遇挫折。即便如此,總體來看,以習近平成功訪美為標志,2015年中美關系仍然保持了發展勢頭。元首交往再次發揮了“定海神針”的獨特作用。圍繞習近平訪美,一年來中美雙方舉行了戰略與經濟對話、人文高層磋商、兩軍交流等一系列高層互動和磋商,確保了雙邊關系克服障礙,繼續發展。
2015年給我們的啟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美關系已經進入一個“新常態” ——利益與分歧同在,合作與競爭并存,但利益超越分歧,合作多于競爭。
開局良好但波折不斷
2015年春節前,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進行電話交談,商定習近平將于9月對美進行首次國事訪問。中美不同尋常地早早宣布國事訪問的消息,給中美關系帶來樂觀氣氛。
然而,隨著事態的發展,美方很快在南海和網絡問題上,持續向中方發難,使中美關系反復出現緊張。美國媒體、智庫、國會和政府更掀起一場反華喧囂,對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填海造地活動橫加指責,污蔑中國在改變南海現狀,搞“軍事化”,危及“航行自由”。一些強硬派人士敦促奧巴馬政府“懲罰”中國,讓中國“付出代價”,否則美在亞太主宰地位不保。美國有的中國問題專家開始宣揚中美關系正面臨走向沖突的“臨界點”,有的甚至拋出惡意中傷的“中國崩潰”論。
迫于壓力,奧巴馬多次在公開外交場合告誡中國不要憑實力“欺負”南海爭端中的小國,揚言美將確保“航行自由”。同時奧巴馬政府積極拉攏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向它們提供軍事援助,尋求使用軍事基地,部署先進軍艦,意在將南海問題作為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新抓手,牽制中國。
美國軍方圍繞南海問題上躥下跳,表現尤其積極。新任國防部長卡特是對華鷹派,竭力鼓動奧巴馬政府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做出強硬回應。
美軍隨后采取了一系列挑釁行動。5月,美軍派遣一架先進的P-8A巡邏機,飛臨南海中國人工島礁附近挑釁,還讓CNN電視記者隨行報道,誤導世界輿論。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斯科特?斯威福特也在7月搭乘P-8A巡邏機到中國島礁附近巡視。
10月27日,美國悍然派遣導彈驅逐艦“拉森”號,進入中國在南沙群島人工島礁12海里以內海域巡航。這一事件遭到中方強烈抗議和警告,對中美關系造成較大負面影響。但一波未平,卡特11月中旬又借出席馬來西亞東亞峰會之機,特地登上在南海巡弋的航母“羅斯福”號,向中國炫耀武力。美方還強調,未來將定期派遣艦機侵入中國在南海島礁12海里海域,行使所謂的“航行自由”權利。
除了南海問題引發的風波,美方今年不斷熱炒中國網絡威脅,對中國揮舞制裁大棒。2015年4月,奧巴馬簽署行政命令,授權財政部、司法部和國務院對惡意網絡攻擊采取經濟制裁等報復手段,劍指中國。9月初又放風說,中國對美網絡攻擊并未出現顯著減少跡象,美方準備引用總統行政命令,就網絡攻擊問題對中國相關部門和個人采取制裁措施。美方選擇在習近平訪美前做小動作,意圖借機逼中國退讓,可謂處心積慮。
習近平訪美穩住中美關系
盡管中美關系波折不斷,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底如期對美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奧巴馬總統25日在白宮隆重舉行歡迎儀式,兩位元首在白宮舉行了大小范圍會談,并共同會見記者,重申繼續推進建設新型大國關系的決心。
會晤取得了積極成果。兩國元首就推進投資協定談判、深化經貿關系、加強兩軍關系、促進人文交流等重大問題達成一系列共識。雙方敲定在年內舉行打擊網絡犯罪及相關事項的高級別聯合對話,專門解決網絡爭端。
雙方還同意擴大在包括氣候變化、IMF改革、反恐、人道救災、全球公共衛生與糧食安全、援助貧窮國家發展等廣泛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應對關鍵性的全球發展挑戰。
從2013年“安納伯格莊園會晤”到2014年中南海“瀛臺夜話”,再到這次“白宮秋敘”,兩位元首登高望遠,從長遠著眼,一步步引領著中美關系朝著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的方向前進。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會長包道格說,在美國進入選舉周期而對華關系面臨挑戰和壓力之際,習近平的訪問在穩定中美關系方面取得的成果“超過預期”。一年一度的“習奧會”在管控大國分歧方面樹立了榜樣。
2015年中美雙方圍繞確保習近平訪美成功這個重大外交主題,進行了密集對話和磋商,有效地管控分歧,對緩解緊張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
6月初,中美簽署了陸軍交流合作對話機制框架文件。中方向美方解釋了南海建設活動情況和的中方原則立場,以緩解南海問題導致的緊繃局勢。
接著,中方在6月中旬宣布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建設即將完成陸域吹填工作。這一意外決定,進一步給中美南海爭端降溫,也展示了中方對維護中美關系穩定的極大誠意。
6月底,中美第七輪戰略與經濟對話暨第六輪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華盛頓舉行。雙方討論了涉及南海、網絡等熱點敏感問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習近平訪美進行了良好籌備。
為了消除網絡問題的負面影響,9月初中方派遣跨部門代表團訪美,與美方專門磋商網絡安全問題。雙方本著開誠布公的態度,直面問題,達成了建立高層網絡安全對話機制等共識,美方也擱置了制裁計劃。
有力回應把握大局
面對美方的不斷挑釁,中方一方面保持對話溝通,避免誤解誤判,另一方面做出了有理有力的回應。中國政府在處理對美關系方面,反應適度,拿捏適當,展示了外交智慧。
包道格認為,中方近年來為反制“亞太再平衡”戰略,采取了一些咄咄逼人的動作,中美對立加劇,引發一些悲觀論調。今年中國開始采取平衡措施,包括改善與鄰國關系,提出“一帶一路”倡議,認真回應美方關切等。
他說:“中國進行聰明的戰術調整,將有利于其作為一個更強大、更具影響力的大國的崛起。”
針對南海問題,中方在不同場合對填海造地的背景、目的和作用,向美方進行合理解釋,強調中方建設主要為了改善島上人員生活條件,無意搞軍事化。這駁斥了有關中方活動損害“航行自由”的謊言。
對美方10月派軍艦闖入我南沙島礁12海里以內海域的舉動,中方進行了適當而有力的回擊。中方派軍艦對美艦進行跟蹤、警告和驅離活動,同時召見美國駐華大使提出正式抗議。
但中方回應是克制的,中美所有交流,包括兩軍合作均沒有受到影響。
“拉森”號導彈驅逐艦闖南海事件后,中美所有軍事交流均如期舉行: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哈里?哈里斯和太平洋艦隊司令斯威夫特11月先后訪華;中國第二十批海軍護航編隊11月和12月先后訪問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夏威夷;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在11月初訪問加州;接著,中美兩軍11月底在西雅圖進行了第三次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聯合實兵演練。
合則兩利斗則俱損
在網絡問題上,中國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郭聲琨12月初帶領一個跨部門高級代表團訪問華盛頓,與美方舉行首次部長級網絡安全對話。雙方直面關切,坦誠交流,達成了多項共識,大大緩解了網絡爭端對雙邊關系的沖擊。
總的說來,中美關系正日趨成熟。盡管它的未來發展依舊不會一帆風順,但也不存在邁不過去的坎,因為雙方擁有了熟練的管控分歧能力。爭端不斷,發展不停,中美關系“斗而不破”的局面預計將長期存在。
隨著中國加快崛起,美國日益將中國視作潛在的戰略對手,其焦慮感增加是自然的,因而中美發生分歧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雙方的外交較量和戰略折沖仍然會不斷上演。
美國國會、軍方和智庫內部長期來存在一股頑固的反華勢力,每當中美關系出現積極勢頭時,他們就會想方設法進行搗亂。
12月17日奧巴馬政府批準向臺灣進行新的軍售,就是在國會的強大壓力下采取的舉動。它損害了中美互信,對中美關系造成不良影響,其責任完全在美方。
不過,這些挫折和分歧只是中美關系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插曲而已。中美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和互為最重要的貿易對象,利益融合不斷加深,兩國在深化合作、維護亞太與世界和平、共同應對國際挑戰等方面,擁有共同利益和責任。如果雙方都此都有清醒認識,那么中美關系就不會失控。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防務專家馬克?科扎德表示,過去數十年來,中美關系能在經貿合作等領域取得“重大成就”,主要原因就是,雙方都認識到合作有利于自身利益。
因此,只要認清“和則兩利,斗則俱損”的事實,中美兩國就能聚同化異,深化合作,實現雙贏,利于世界。也只有這樣,中美避免陷入大國爭霸的目標,才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