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拖了A股的腿 市場還會好嗎?】盡管影響因素眾多,多數市場人士認為,盡管A股被拖累,但這只是短期因素,本質上影響不大,在“資產荒”邏輯被證實的背景下,B股暴跌并不會改變A股逐步向好的大方向,“春季行情”依然可以期待。
12月28日上午收盤前,B股指數突然暴跌,下午開盤之后不僅沒有收回,反而繼續跳水,收盤跌幅近8%,報收407.77點,多數B股公司被死死封在跌停板上。受此拖累,A股當日下午也同樣開始大幅跳水,滬指收盤大跌2.59%。
周一盤中,市場一度傳言是外匯“系統變更”,B股進而大跳水。不過外管局相關人士回應稱,個人外匯監測系統只是加強了境內居民使用外匯的統計檢測。
針對B股大跌,市場人士分析的原因包括B股累計漲幅太大、外匯管理局系統更新、人民幣有所波動、外資盤年底清倉等。盡管影響因素眾多,多數市場人士認為,盡管A股被拖累,但這只是短期因素,本質上影響不大,在“資產荒”邏輯被證實的背景下,B股暴跌并不會改變A股逐步向好的大方向,“春季行情”依然可以期待。
外匯監管系統更新惹的禍?
關于周一B股為何大跌,有市場人士稱,B股賣出后“T+3”日資金才到帳,三天后正好是12月31日。到了明年1月1日,外管局會上線新的外匯監管系統,有觀點認為,B股的拋售可能是某些資金需要在今年內匯出國外以規避新的監管系統。
“個人外匯監測系統只是加強了境內居民使用外匯的統計檢測,境內居民的外匯監管和用匯額度沒有發生變化,應該對B股沒什么影響。”一位國家外匯管理局分局人士12月28日下午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個人外匯的政策和額度都沒有變,個人外匯管理方面的改革不會推進太快。”
10月2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司關于開展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試運行有關工作的通知》稱,擬于2016年1月1日停止使用個人結售匯管理信息系統,正式上線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
國家外匯管理局經常項目管理司司長杜鵬在12月上旬舉行的外匯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體而言,新系統上線對個人和銀行辦理相關業務更加便利,系統本身調整對個人現有的外匯管理政策并沒有改變。”“根據我們的統計,全國目前超過96%的個人購匯是在五萬美元以內,而且這兩年人均購匯的金額均有所下降,這也證明現行五萬美元額度實際上已經能夠滿足個人用匯的需要。”
此外,人民幣匯率也受到B股大跌影響而有所波動,12月28日14:40開始,在岸人民幣(CNY)兌美元一度大跌,曾經下跌114點至6.4877.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12月藍籌股被拉升,實際上B股已經成為最后的洼地,過去兩周B股指數也出現了明顯拉升,這與5月中下旬的B股的大漲有類似之處,短期內有技術性回調需要也并不奇怪。
會否拖累A股?
周一中午B股跳水后,下午A股也被B股拖累大跌,不過不少市場人士認為B股不到40億元的成交拖累A股,其實并不合理,“資產荒”的邏輯繼續發酵,不少自身市場人士也向本報記者表達了比較樂觀的看法。
上述深圳私募人士稱,盡管28日A股受到B股大跌拖累,不過目前來看,很多投資者擔心明年1月8日上市公司在股災中承諾的六個月內不堅持的承諾解禁,最近市場也會出現一些動蕩,不過每次大跌可能帶來抄底機會,新增資金繼續進場可以期待。
上海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B股目前看屬于正常調整,人民幣匯率變動也略有影響,并不是突發因素;外資盤的清倉也有可能,而且B股本來盤子不大,外管局監管系統的變化,也不是最后一天大跌才可以解釋的;B股大跌拖累A股,這是短期因素主導,總體對A股影響不大。
上海一位險資投資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12月主要是保險資金作為新增力量托起大盤,不過從1月份開始,險資之后接棒的新增資金有限,市場融資也逐漸增多,尤其是再融資審批越來越多,主要股東減持也在1月8日開始解禁,短期內可能有一定反映,不過估計到1月8日靴子落地后市場才會有新的一輪行情。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稱,保險舉牌方興未艾,面對資產荒,配置機構突破“理性人”框架加配權益的邏輯已全面證實,大股東作為高風險偏好人群同樣受困于資產荒,真正抽離的資金有限;2016上半年,A股市場資金處于供需平衡狀態,更重要的是,一季度資金需求還未起來,而資金供給確定,是相對好的時間窗口,更值得珍惜。
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喬永遠等也表達了樂觀,稱本輪險資入場與2014年底類似,實質是通過提升權益配置比例來應對利率長期下行周期與資產回報率的要求,進而帶動產業資本戰略布局優質上市公司。與上一輪不同的是,在2016年杠桿資金與風險偏好難以重復“瘋狂”的條件下,高股息、低估值、高ROE、穩定現金流,富有隱蔽資產的優質藍籌成為主流增量資金的選擇。險資入場引發市場對于藍籌股價值再發現后,將會看到來自銀行理財的增量資金接棒發酵“春季大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