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風格切換沒有春天 存兩大誤區】春季風格切換的兩大誤區。當下認為春季迎來風格切換的核心邏輯無非有二:一是保險資金入場,由于其更偏好主板藍籌,將帶來風格切換;二是資產荒背景下增量資金入場,錢多利于大盤藍籌。
春季風格切換的兩大誤區。當下認為春季迎來風格切換的核心邏輯無非有二:一是保險資金入場,由于其更偏好主板藍籌,將帶來風格切換;二是資產荒背景下增量資金入場,錢多利于大盤藍籌。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誤區一:險資天生愛藍籌。雖然保險資金持倉中主板藍籌占比高,但這也會隨市場而變。14年4季度金融藍籌最瘋狂時,險資主板持倉占比一度提升至95%,但進入15年后,隨著中小創快速上漲,險資主板持倉迅速回落,二季度跌至90.5%。15年1季度險資新增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的投資規模環比增速分別為22.5%、101.1%、114.9%,2季度為15.9%、33.5%、71.8%,由此可見,在15年上半年險資加速入市階段,新增資金的配臵主要集中在了中小創。因此,雖然險資在主板配臵更多,但結構也在不斷變化,真正能帶來收益率的方向才是新增資金的配臵主力。
誤區二:增量資金入場,更利于大盤藍籌。一種直觀感受,大盤藍籌盤子大,錢多才能推動股價上漲,因此增量資金少時,中小創更活躍,增量資金多時,大盤藍籌表現會好。但從交易金額看,2013年之前創業板成交金額多數時間均低于上證50,但13年至今,創業板周成交金額/上證50周成交金額平均在1.2左右,近三個月更是達到2.3左右,創業板成交已明顯大于上證50.15年上半年增量資金加速入市時,創業板成交額相比上證50明顯放大,股價表現上更優,可見,錢多錢少同樣跟風格關系不大。
風格切換不瘋狂必死亡,現在沒風。2012年以來,嚴格意義上市場只有兩次出現了典型的風格切換,一次是12年12月,源于十八大后改革預期強化,一次是14年11月,源于本輪降息周期開啟。但從兩次風格切換看,過程幾乎都是暴風驟雨式的,藍籌要么瘋狂要么死亡,并呈現出兩大特征:一是大象起舞需刮大風,也即風格切換需要很強的政策事件催化,如12年的十八大召開、14年的降息刺激。二是風格切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期間藍籌相對收益領先的時間并不長,如12年12月上證50僅在前半個月跑贏創業板,即使癲狂如14年,上證50領先1個半月后創業板也開始表現更強,因此,風格切換更多是階段性。回到當下,大風還未看到,風格切換的時機尚不成熟。
警惕夏季短暫的疾風驟雨。對于未來的風格切換,我們猜測2016年年中出現的概率較大,屆時可能會出現兩大催化:一是16年6月A股納入MSCI迎來再評估。隨著人民幣納入SDR,16年6月A股納入MSCI將是大概率事件,將帶來海外被動型基金的配臵需求。如果完全納入A股,MSCI新興市場指數、全球市場指數分別增加A股權重15.7%、2%。目前全球追蹤這兩個指數的產品規模分別為1.5萬億和2.1萬億美元,靜態測算新增A股配臵資金2652億美元,按照期初10%的折算比例測算,增量資金為265億美元,折算為1700億人民幣。根據目前MSCI中國A股指數以及MSCI大中華指數(包含H股和B股)的GICS行業分類,其中占比最大的為金融板塊,在兩個指數中占比均超過30%,如果A股成功加入MSCI,金融板塊受益最為顯著。二是從自上而下的宏觀背景看,隨著15年來貨幣寬松和積極財政效果的不斷累積,如果經濟在16年中出現階段性趨穩,也將為風格切換提供良好的溫床,屆時市場迎來風格切換的條件可能更為成熟。
風險提示。經濟增長超預期下滑,政策效果不達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