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披露,今年甘肅經濟保持中高增速,預計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期間,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科技貢獻達50%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以上,特別是旅游接待出現一屋難求、一票難求的井噴效應。
27日至28日,甘肅省經濟工作暨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蘭州舉行。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甘肅將面臨來自政策和市場的疊加機遇,涉及“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開放機遇,國家支持西部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革命老區等政策紅利,想抓好今后的經濟工作,領導干部得敏于把握、精于謀劃、善于轉化。
會議披露,今年甘肅經濟保持中高增速,預計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目標任務完成。期間,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科技貢獻達50%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以上,特別是旅游接待出現一屋難求、一票難求的井噴效應。
在甘肅簡政放權、商事制度、扶持創業等深化改革推動下,全省新增市場主體23萬戶,呈現出蹄疾步穩的好局面。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甘肅各類企業境外投資達35億美元。不僅如此,甘肅還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精準扶貧,預計全年實現減貧100萬人以上。
中央扶貧工作等相關會議明確了許多政策利好,比如,明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并強調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
王三運指出,國家明年要重點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對處置任務重、財政困難的地方給予專項獎補政策,后續還要在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事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等方面出臺配套政策,這些對甘肅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無疑是解燃眉之急和雪中送炭。
王三運坦言,目前,甘肅水泥、鋼鐵、玻璃、電解鋁等行業閑置產能分別達到500萬噸、400萬噸、200萬噸和74萬噸,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達到34.5%,必須抓住國家政策導向,堅決處置“僵尸企業”,如果這班政策車搭不上,后面將會背上更大的包袱,晚痛不如早痛。
近年來,在國家重大戰略牽引下,甘肅彰顯和發揮地理區位、能源資源、特色產業、科教文化、重大平臺等獨特優勢,迎來了與政策效應映射共振的“窗口期”,使得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對外開放程度不高等瓶頸短板破解和補齊,裝上了政策紅利助推的“加速器”。
在擴大開放方面,甘肅有千里河西走廊的戰略通道優勢,但基礎設施明顯滯后、運輸成本居高不下,沒有真正拉近與市場的距離;在創新驅動方面,有科教資源相對集中的優勢,但產學研用結合不緊密,耦合度僅有33.5%。
“過去,這些優勢和瓶頸是‘兩張皮’,相互脫節,瓶頸制約了優勢的發揮,但如今國家重大政策機遇的春風吹來了,甘肅如果能用好機遇,就能揚長避短,把優勢的發揮和短板的補齊粘合在一起,為經濟發展插上騰飛的雙翼。”王三運說。
王三運透露,今后甘肅的經濟發展將重點抓好結構性改革,即:實現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等要素的優化配置,打好產能過剩、降低企業成本、消化房地產庫存、防范化解金融風險4大殲滅戰,推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抓好增長點培育,依托經濟、文化、生態等戰略實施,把新的業態催生發展起來;抓好動力源轉換,增強改革、開放、創新等發展的牽引支撐;抓好幸福感提升,重點做好就業安排,事故防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