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中國市場“暗流涌動” 2016年人民幣和A股福兮禍兮?】周二(12月29日)財經日歷仍舊清淡,特別是亞洲市場,幾乎沒有重大數據或事件的公布。可就是在這前有圣誕節、后有元旦節之際,昨日中國市場卻遭遇了一件大事!
周二(12月29日)財經日歷仍舊清淡,特別是亞洲市場,幾乎沒有重大數據或事件的公布。可就是在這前有圣誕節、后有元旦節之際,昨日中國市場卻遭遇了一件大事!B股暴跌拖累A股大跌,在岸與離岸人民幣也打破了平靜,雙雙跌逾百點。昨日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令所有人都紛紛將矛頭指向了外管局,最后使得外管局當晚便發微博“澄清”: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上線與資本市場波動無關。
今日離岸人民幣延續跌勢,最低時一度跌破6.57關口至6.5721元低點,目前跌0.16%至6.5696元一線,與在岸價差擴大至逾800個點子。在岸人民幣目前小漲至6.4855元一線,開盤價報6.4897元。今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調114個基點,為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下調,報6.4864元,為2011年6月13日以來最弱;上日報6.4750元,收報6.4873元。
《老子·五十八章》寫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意思是禍與福互相依存,可以互相轉化。昨日金匯財經已經撰文指出了B股暴跌與人民幣貶值這背后的些許“邏輯”,那么今天我們要談論的是,昨日一役會否是明年A股市場“大兇”的開始?同時,又會否是人民幣新一輪貶值潮的開始?或者,僅只是一次偶然性事件?
12月28日,中國A股、B股、人民幣都發生了什么?
周一(12月28日)上午11時左右,上證B股指數突然跳水,從上漲3%左右一路下跌,午后開盤便狂瀉,最終收跌7.9%創下8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深證B股指數收跌4.87%。A股雖然后知后覺,但同樣未能幸免。午盤后上證綜指不斷走低,尾盤跌幅擴大,最終收跌2.59%創一個月最大單日跌幅,報3533.78點;深成指、創業板指等跌幅均在2%以上。
對于B股的突然暴跌,市場普遍認為是“外匯管理新規實施在即”和“B股前期漲幅過多需要調整”兩大原因所致。有分析師提到,B股市場大跌,主要導火索是因國家外管局擬于1月起上線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強化個人換匯的監管。這引起B股市場一些投資者的恐慌。也有分析師認為是B股的“T+3”制度所致。而對于A股的大跌,多位機構人士認為除了B股影響外,還有多重因素疊加。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昨日隨中間價大跌百余點刷新四年半低點,離岸受此帶動亦跌回6.56元關口。交易員稱,午后中國B股出現斷崖式下跌,市場猜測與外管局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上線有關,恐慌情緒拖累人民幣午后大跌,但央行并未強勢守住關鍵點位,年末收官點位再陷迷離,但中期看人民幣仍存貶值壓力,只是節奏仍將在央行把控范圍內。
一中資行交易員稱,B股大跌,午后人民幣又跟著跌,中間可能會有這方面的考慮吧。央媽應該有動作的,央媽沒有守6.48有點奇怪,這么下去6.5甚至6.52都有可能,央媽的心思還是別猜了。
國家外管局10月22日發布通知稱,擬于2016年1月1日正式上線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并停掉此前的個人結售匯管理系統。對于市場人士猜測的今天B股大跌和人民幣大跌跟該系統上線有關,外管局官方微博28日晚間稱,外管局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上線運行個人外匯業務監測系統,便利個人通過銀行柜臺和電子銀行渠道辦理外匯業務,提高個人外匯業務辦理效率。該系統不涉及個人用匯政策調整,不影響個人用匯,與國內資本市場波動無關。
不過,也有不少分析師抓到了另外一條信息:據外管局28日消息,為進一步規范和滿足境內機構外幣現鈔業務的實際需要,國家外管局制定了《境內機構外幣現鈔收付管理辦法》(簡稱“辦法”)。我們注意到這《辦法》中的第四條和第五條是這樣說的:
第四條:除本辦法另有規定外,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交易不得收付外幣現鈔。
第五條:境內機構經常項目外幣現鈔的收付,應當具有真實、合法的交易基礎。
境內機構不得以虛構交易等方式騙取外幣現鈔收付,逃避外匯監管。
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王涵認為,歲末年初換匯額度更新(個人一年5萬美元的額度就要更新),央行或有意讓匯率貶值以降低換匯壓力,此外周一外管局突發管理辦法加強外幣現鈔收付管理,令短期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但近期人民幣貶值降低了明年貶值壓力。
周一外管局的外幣現鈔收付管理辦法帶來了匯市的動蕩。外管局突然發布了《辦法》,加強了對外幣現鈔的監管,這一管理辦法在明年2月份開始實施。這加大了外匯資金借道經常項目進出中國的難度,可能導致有的資金在辦法實施前的這段時間趕緊換成美元流出中國。這帶來對人民幣匯率的沖擊,也是昨日人民幣較明顯貶值的主要原因。
職業投資人黃生更是在微信公眾號中直言:股市大暴跌背后的真相,人民幣新一輪貶值到來。他稱,昨日下午公布的《辦法》印證了其的分析,該《辦法》明顯收緊了購匯,要求購匯必須有真實、合法的交易背景,這是加強外匯管制的一種辦法,這說明什么?就是在人民幣貶值之前,先收緊外匯管制,減少和控制資金外流。
對于有說法稱是注冊制引起股市暴跌,黃生進行了反駁——注冊制并不會在B股實行,那么不應當是B股暴跌;因此注冊制引起B股暴跌,從而帶動A股下跌的理由并不成立。
對于有說法稱是外匯監管系統即將上線引起——新的外匯監管系統早已經眾所周知,對于這個消息早已經消化,而且這和A股關系也不大,A股是國內人民幣資金投資為主;因此這個理由也不成立。
其實,不管B股和人民幣大跌起因為何,但都說明了同樣一個問題——資金外流——在岸與離岸都迅速跳水,且在岸更是刷新四年半新低,這意味著昨日出現了大量的資金外流;至于B股暴跌,因為B股是對外開放的投資板塊,B股暴跌也意味著有大量資金流出。
下圖為彭博預估中國資本流動狀況,可以發現,目前彭博經濟學家預估中國11月資本外流達到1105.5億美元。國際金融協會(IIF)在12月中旬公布的最新報告中指出,預計2015年中國資本外流規模將超5000億美元,為記錄最高水平,預計四季度外流規模可能達到1500億美元,較三季度創紀錄的2250億美元減少750億美元。
凱投宏觀此前預計,中國11月凈資本外流達113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10月的370億美元大幅加速。該投行認為11月資本外流主要是因為在人民幣“入籃”后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升溫所致。
☆ 人民幣“猴年”難逃貶值命運?☆
在岸人民幣昨日收盤創下四年半來新低。對中資行的“不作為”,德國商業銀行中國經濟學家周浩的解釋是,中國或許在利用市場交投清淡的假日氣氛實施“圣誕撤退”行動,借機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渣打銀行全球經濟學家Mike Moran雖然笑稱央行可能放了個假,但提醒說對于任何非常態環境下得出的數據都需謹慎加以評估。
在岸人民幣周一午后急貶,最終收跌0.18%至6.4880元,為2011年5月以來最低收盤價位;離岸人民幣追隨在岸人民幣走弱,昨日紐約交易時段在6.5600/5650區域間震蕩。在中國經濟幾乎仍沒有跡象顯示穩固復蘇之際,中國股市下挫重新激發了資本外流的擔憂。昨日上證綜指收跌2.59%,創11月27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同時新興市場股市中止兩周漲勢。
——分析師對此次央行允許人民幣下跌的解讀有所不同:
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經濟學家Suan Teck Kin表示,除股市回調以外,當前全球市場的流動性稀薄,不必太多美元買盤就能推動美元上漲。
根據交易員的反饋,由于假期交投清淡,中資大行基本會以少量美元賣盤維持匯價在6.4770附近。但周一下午2點后,中資大行突然離場,美元兌在岸人民幣隨即被大量購匯盤托高。周一在岸人民幣成交額增加126%,達到了261.54億美元。
德國商業銀行的周浩稱,中國央行可能在圣誕和新年假期市場盤面相對較輕時,讓人民幣貶值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出清”——也就是說,找一個合適的時間窗口讓人民幣貶一貶,尤其會允許在岸下跌,但是為了不讓市場失控,估計會在離岸的上方守住關鍵點位。
周浩還提醒投資者,需要關注中國央行是否會在圣誕后的幾個交易日內快速釋放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他在自己的博客中表示,從歷史上來看,央行在新年前的最后幾個交易日采取動作并非首次。
人民幣快跌慢漲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市場需要對周一的人民幣收盤新低保持關注。
渣打銀行駐紐約全球經濟學家Mike Moran表示,中國央行選擇在當前市場交投清淡的時候釋放貶值壓力“或許是個好主意”。但他強調,假期的弱流動性因素決定了當前市場并非處于常態環境之中,在此條件下測試出的人民幣潛在貶值程度需要加以謹慎評估。
道明證券駐紐約新興市場高級策略師Sacha Tihanyi在接受彭博采訪時則表示,很難從一天的變動來判斷出央行究竟對人民幣做何打算。在他看來,周一匯率的大幅波動聽起來更像是噪音。
如下圖,從12月4日開始,在岸人民幣兌美元經歷了“十連跌”,累計跌幅逾1000個點子,從6.38元一線一路跌至6.48元一線。但在此后的六個交易日中,人民幣又實現“六連漲”,不過漲幅卻只有74點。昨日,人民幣再度跌逾100個點子。
道明證券的Tihanyi接受采訪時表示,人民幣觸及四年半低位更加堅定了他中長期看跌人民幣的觀點。離岸人民幣的表現將更好地體現走弱的態勢,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在2016年第一季末/第二季度初料將達到6.65-6.70范圍,在岸人民幣可能到6.60-6.65.
“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A股一季度或迎絕佳買入期?
盡管昨日上證綜指收跌近2.6%,但在年內迄今全球主要股指中,上證綜指表現仍名列前茅(漲幅6.70%,排名12位)。不過,縱觀A股這一年“過山車”般的行情,投資者仍心有余悸。
對于昨日的B股暴跌
深圳某私募人士認為,盡管28日A股受到B股大跌拖累,不過目前來看,很多投資者擔心明年1月8日上市公司在股災中承諾的六個月內不減持的承諾解禁,最近市場也會出現一些動蕩,不過每次大跌可能帶來抄底機會,新增資金繼續進場可以期待。
上海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師認為,B股目前看屬于正常調整,人民幣匯率變動也略有影響,并不是突發因素;外資盤的清倉也有可能,而且B股本來盤子不大,外管局監管系統的變化,也不是最后一天大跌才可以解釋的;B股大跌拖累A股,這是短期因素主導,總體對A股影響不大。
根據彭博對14家機構調查,上證綜指2016年最高可達4500點,較12月28日收盤價有27%的上漲空間。該調查是基于對上證綜指明年預估區間的上限值計算得出的中值。同時,上證綜指2016年波動率料小于今年,但振幅依然可達千余點(2015年截至目前,振幅高達2300點,進入歷史前三).
滬指2015年走勢:
據彭博匯總分析師預估值,明年滬指最大振幅料達1700點,將近1991年以來滬指年內高低點差距均值的兩倍,并將是有紀錄以來第四大年度波幅。
高盛劉陳杰等分析師表示,看漲中國股市,預計A股明年將有正回報,唯風險更多,波動依然很大;法國巴黎銀行(BNPP)分析師Manishi Raychaudhuri表示,中國股市明年上漲空間居亞洲之首,維持增持評級;瑞銀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繼文稱,已將中國股市投資評級由中性上調至增持。
中信證券秦培景等分析師稱,滬指或在夏季見頂,上半年流動性寬松將是推動股指上行的主要因素,穩增長加碼,“十三五”啟動將打開春季做多窗口;下半年,產能去化與美元強勢趨勢不變,寬松力度減弱,風險上升將逐漸成為市場主導因素,資金風險偏好下降,市場下行壓力加大。
申萬宏源王勝等分析師稱,一季度兩會前仍是做多的時間窗口,將迎來一次改革創新預期修復、增量資金推動的上漲行情;隨后市場在融資壓力下或震蕩加劇,下半年G20杭州峰會時仍有一次上行機會。華泰證券薛鶴翔等分析師稱,明年A股將呈現寬幅震蕩,上半年行情優于下半年。
——2016年中國A股“風險與機遇”并存:
三大利好:政策寬松、改革加速、MSCI或納A股
中銀國際胡文洲等人稱,金融改革深化及進一步開放料有助A股明年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此將吸引數十億美元流入;農銀國際林樵基等人稱,寬松政策將持續支持中國股市的高估值,充裕的流動性和企業業績好轉將是明年反彈的主要動力。
交銀國際分析師鄭子豐稱,明年是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料有更多針對性的寬松或刺激政策,以維持經濟增長;預計政府將在房地產和汽車、家電等消費品行業對農村地區和低線城市實施針對性的刺激政策。中信證券稱,明年貨幣政策寬松或超市場預期,且上半年力度可能更大。
三大風險:注冊制、“國家隊”退出、人民幣貶值
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表示,A股明年風險包括經濟增速放慢,人民幣兌美元到明年底料貶值3%,注冊制改革及“國家隊”退出。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常宇亮等分析師表示,明年A股供給料明顯增加,因注冊制實施下IPO數量或大增、大股東禁售令解除后可能引發減持潮,政府資金可能賣出之前托市時買入的股票。
里昂證券策略師張耀昌稱,明年3月會推出注冊制,將導致IPO數量增加,政府退出救市政策也將導致市場波動加大。凱基證券分析師陳浩稱,目前A股享受的核準制、資本賬戶封閉帶來的溢價將隨著注冊制推出而消失。中投證券黃君杰等人預計,注冊制一季度啟動,下半年或逐步提速,全年融資2500-30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