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黔西南的旅游品牌,山地旅游和特色民族文化應該并重。”談到黔西南州如何進行旅游定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峰說。
“定位黔西南的旅游品牌,山地旅游和特色民族文化應該并重。”談到黔西南州如何進行旅游定位,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峰說。
黔西南州,是位于中國西南山區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其所在的貴州省是中國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與當地不少州縣一樣,黔西南正面臨著艱巨的脫貧任務。而中國西南地區奇山險峰眾多、空氣清新,隨著中國中產階層的興起,貴州省正結合自身資源優勢進行山地旅游開發的探索。
在28日“山地旅游與旅游扶貧”的研討會中,談到黔西南山地旅游的定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戶外運動部主任張志堅建議,應該根據當地特有的喀斯特地形開發戶外運動產品,“你肯定不能像荒漠環境那樣主打騎單車運動,溝壑縱橫是喀斯特的特點,比如探洞這種戶外運動就十分契合。”
此外,不少專家強調,在旅游品牌定位的過程中,不能單純推廣“山地旅游”而忽視了對當地文化資源的挖掘,齊勇峰表示,“少數民族文化在西南山區得到了很好的保留,這些資源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將民俗旅游和山地旅游相結合”。
因此,在當天的會議中,如何以山地旅游推動山區脫貧成為專家熱議話題。
中國旅游商品產學研聯盟秘書長陳斌表示,應重視旅游購物收入和旅游特色商品開發在旅游業中的作用。“旅游也需要改革旅游產品供給側以擴大內需,除了小商品和紀念品,旅游地可以嘗試開發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產品和一些高端商品。”
在旅游開發中,國際化視角也不可或缺。今年10月,首屆國際山地旅游大會在黔西南州開幕。世界山地旅游知名專家學者,外國駐華使節以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瑞士、日本、韓國、泰國等39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了會議。這也是貴州“山地旅游省”走向國際的一個嘗試。
中國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副司長吳華肯定了貴州進行國際定位的戰略,“國際化是十分有意義的,反過來倒逼我們必須把旅游和扶貧結合起來。”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李健建議,應多承辦國際化賽事,將賽事和旅游融為一體,從而拉長旅游鏈。
此外,吳華提出,融資問題是貧困地區進行旅游開發的主要障礙之一,他建議尋求政策性銀行,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等銀行的支持。
曾到過西南山區旅游的游客,多多少少會抱怨旅途的艱辛和路途的遙遠。研討會現場不少專家指出,完善當地交通設施是發展旅游、實現脫貧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