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補貼并不重要 更看重金融和政務環境”】“地方政府給了土地、給了補貼,好像企業占了很多便宜,但企業并不看重這些”優惠“,構建好金融和政務環境才能真正吸引企業。”從深圳遷到重慶南岸區的手機制造企業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偉文說。
“地方政府給了土地、給了補貼,好像企業占了很多便宜,但企業并不看重這些”優惠“,構建好金融和政務環境才能真正吸引企業。”從深圳遷到重慶南岸區的手機制造企業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偉文說。
百立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創建于深圳的手機生產企業,旗下有“Lephone”品牌智能手機,60%的手機產品用于出口。隨著人力、場租等成本的上升,和不少中小型制造企業一樣,百立豐也開始向中西部轉移。
“我們考察了不少中西部市縣,初步選擇在中部某省的一個市,當地政府在土地和補貼方面給了不少優惠政策,希望我們落地。盡管我們買了土地準備建廠房,但經過慎重思考,最終還是退了土地。”楊偉文說。
“地方政府不理解,給了土地、補貼,企業占了這么多便宜,為什么還是留不住?”楊偉文介紹,雖然中西部地區大力開展招商,紛紛出臺優惠政策吸引沿海企業轉移,但企業真正需要的發展環境很多地方并不完備。“如某地最多只能在銀行貸款3000萬元,超過了就要經省分行審批,時間、協調成本太高。同時,一些地方在企業注冊、租建廠房、出口退稅等方面審批耗時太長,也讓企業望而卻步。”
最終這家企業選擇了重慶市南岸區。“一方面是南岸區的手機產業已成規模,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完整,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更重要的是南岸區的金融和政務環境解決了企業的后顧之憂。”楊偉文告訴記者,2014年8月企業啟動搬遷,當時拿到運營商5億元訂單,急需一筆資金盡快完成搬遷、擴大產能。“南岸區政府主動跟當地銀行協調,我們以訂單抵押獲得1億元的銀行貸款,首批3000萬元貸款僅用16天就辦了下來,讓我們按時完成了訂單生產,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重慶市南岸區經信委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岸區大力創新金融和政務環境,一方面政府搭建平臺促進銀行、風投基金與企業合作,為企業提供訂單融資、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和應收賬款質押授信等融資服務,解決企業貸款難問題;一方面優化政府服務,建立服務中心為企業集中辦件,加快辦理工商、稅務等證照,回購或租賃原有廠房進行改造,幫助企業盡快入駐等。
“以前要拿到出口退稅款一般需要4個月,南岸區與銀行共同設立了一個出口退稅墊稅資金池,先為出口企業墊付,企業拿到退稅款后再還,相當于讓企業資金多周轉了一次。我們當初預計完成搬遷需要半年時間,南岸區的高效政務服務讓我們只用了2個月。2014年企業手機出貨量列全國23位、產值20億元,有了南岸區的”后勤保障“,2015年手機出貨量達到全國15位,產值55億元。現在我們的很多配套供應商也跟著來到南岸區。”楊偉文說。
“不僅要招商,更要安商。”楊偉文認為,中西部地區要真正承接好東部產業轉移,不要千篇一律僅靠通過土地、補貼、財稅優惠,而應想方設法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行政審批難等關鍵問題,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