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稱,最近一個靜靜的午后,一位女顧客在空蕩蕩的北京新光天地豪華購物中心瀏覽高價手袋。“我買各種品牌,路易威登(LV)、香奈兒(Chanel)、Prada、Gucci,”這位財務顧問說道,“現在國內奢侈品的價格比過去便宜多了,但我大多是在每年去國外時購買。”
英媒稱,最近一個靜靜的午后,一位女顧客在空蕩蕩的北京新光天地豪華購物中心瀏覽高價手袋。“我買各種品牌,路易威登(LV)、香奈兒(Chanel)、Prada、Gucci,”這位財務顧問說道,“現在國內奢侈品的價格比過去便宜多了,但我大多是在每年去國外時購買。”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31日報道,她可能愿意拿出大筆錢在國內外購買大牌奢侈品,但像她這樣的中國消費者正變得更加難找。政府對贈送昂貴禮品的打擊以及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正與消費者品味改變交織在一起。
奢侈品公司還嘗到迅猛擴張的苦果,美國智庫“需求研究所”及其上級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最近的一份報告稱,這種擴張基于“誤導外國投資者”的“過于樂觀的增長和消費預測”。
根據貝恩(Bain & Co)的數據,去年,中國內地奢侈品支出首次下滑,為150億歐元左右。該咨詢公司預測,按不變匯率計算,今年將進一步下滑2%,降幅大于去年的1%。
那是對10年大幅增長的急劇逆轉。根據法國巴黎銀行證券部(Exane BNP Paribas)的數據,過去10年中國人在國內外的奢侈品支出躍增10倍,從2004年占全球奢侈品支出3%,升至去年的30%。
分析師們表示,對很多中國富豪來說,該買的大品牌都買了,他們正在尋找不同的東西。對價格更敏感的其他消費者正在網上購物。與此同時,更多的中國公民到海外旅游,他們發現國外的價格往往比國內低出30%。
但奢侈品公司將必須快速拿出對策,因為他們對于不斷壯大的中產階層帶來大批新顧客的預期過于樂觀。正如“需求研究所”所指出的:“多數中國公民在躋身于中產階層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近幾年,奢侈品公司被地方政府提供的廉價租金以及二三線城市的龐大人口數量所吸引;地方政府官員急于用嶄新的光彩奪目的購物中心來炫耀自己的政績。但那里的消費者不一定有錢購買Gucci或路易威登手袋。
這種快速擴張的結果是,中國的奢侈品門店數量超過全球其他任何國家,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其數量大大超過美國,并正在接近飽和。
英國的博柏利和美國的蔻馳均縮減了香港的業務,在這里,租金在上漲,但中國內地游客數量卻在減少。
這種轉變的受益者包括戶外品牌North Face以及耐克和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這反映出人們越來越注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位于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的本杰明卡文德爾表示:“過去兩年,消費者對于自己購買哪些產品才合適的觀念真的發生了變化。”他表示,這些消費者認為大品牌迎合了暴發戶的需求。
他補充稱:“過去,人們購買保險的大品牌產品是為了炫富。如今則轉向根據個人興趣和生活方式購買。”
埃曼努埃爾海默爾埃梅萊是以他自己的姓名命名的領導力咨詢公司的管理合伙人。他表示,消費者還希望通過把錢花在體驗方面(例如旅游、美食和家居)來體現自己的不同,而不是購買另一款設計師產品。
他補充稱,7年前,上海的米其林(Michelin)三星餐廳Jean Georges “80%的客人是法國人;如今80%是中國人”。
奢侈品公司正對這些變化做出反應。美國皮革制品集團蔻馳在中國正因為產品價格較很多高端競爭對手更親民而受益,但該集團表示,中國游客的支出也在增加。
近年中國旅游業的發展引人注目,即使全國僅有6%的人口持有護照。去年,赴海外旅游的中國游客達到近1.2億人次,是5年前的兩倍多。
這些游客對于奢侈品行業極其重要,因為中國人去年650億歐元的奢侈品支出中,有三分之二發生在中國境外,其中一部分源自消費者利用中間人代購,繞過高額奢侈品進口稅,后者使奢侈品在海外購買更便宜。
韓國和日本正越來越受歡迎。根據“投資參考”的數據,今年有四分之一的中國游客把韓國作為首個出境游目的地,是去年人數的兩倍。法國列在中國出境游目的地名單的首位,現在就斷言最近的恐怖主義襲擊會不會嚇退游客還為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