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渠道下沉 阿里京東鏖戰農村電商】2015年,電商巨頭們擴張的兩大主題,一是農村電商,二是國際化。尤其是農村電商,這是拉動內需,縮短農產品與城市用戶之間流通鏈條的最佳手段,許多地方政府都對于電商巨頭們“下鄉”的戰略寄予厚望,而對于電商企業來說,農村是挖掘增量用戶最有潛力的市場。(中國經營報)
2015年,電商巨頭們擴張的兩大主題,一是農村電商,二是國際化。尤其是農村電商,這是拉動內需,縮短農產品與城市用戶之間流通鏈條的最佳手段,許多地方政府都對于電商巨頭們“下鄉”的戰略寄予厚望,而對于電商企業來說,農村是挖掘增量用戶最有潛力的市場。
近日,阿里與延安市政府聯合推出了“年貨節”活動。用戶通過阿里平臺購買延安當地的特產;農戶通過電商購物節將產品批量銷售。當地政府通過“年貨節”活動強化延安地域品牌,阿里則通過“年貨節”強化了電商下鄉力度。
就在阿里的“年貨節”啟動的同時,京東在2016年元旦也推出了電商節應戰。據了解,“1月1電商節”是京東加速農村電商布局的重要一環。
阿里運用“輕資本”戰略,推行“合伙人”做鄉村代言人;而京東以一貫的“重資本”戰略,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架上了互通的“高速公路”。誰將拔得頭籌,對于處在“風口”的農村電商來說,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阿里啟動“年貨節”
2015年12月23日下午,“阿里年貨節”在延安啟動,這是繼“天貓雙11”之后阿里巴巴集團與廣大消費者共同打造的又一個盛大“節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也參加了啟動儀式。
首屆阿里年貨節活動將于2016年1月17日(臘八節)正式開售,至21日結束。而在農村淘寶方面,線上線下活動將在1月6日啟動,熱度將持續至2月中旬(即農歷正月十五左右).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也是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日子。阿里舉辦年貨節,希望能為這個重要的節日賦予更多的新元素。隨著阿里農村戰略的深入,阿里希望通過這場與眾不同的年貨節,幫助農村消費者享受到來自大城市甚至是海外的豐富年貨商品。而各地特色農產品年貨也將被送到更多城市消費者手里。”
據介紹,阿里年貨節的主題是“全球年貨、團圓盛宴”,匯聚阿里生態系統內的商家,滿足城鄉消費者在春節特殊節點的需求,掀起洋貨下鄉、土貨進城的熱潮。
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總經理孫利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年貨節,為了方便農村市場,將更加重視物流便利,會將“年貨節”的時間提前。他表示,農村的過年節奏比城市要早,所以這一次會先選擇農村淘寶,率先開啟“年貨節”,而在臘八的時候將所有的平臺全面打開。“我們希望在淘寶上有更多的場景,這會讓過年變得更簡單”。
阿里農村電商戰略布局落地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上市時,就提出了包括“農村、跨境、大數據”在內的三大戰略布局。自此,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戰略布局落地。
2014年阿里已經正式推出“千縣萬村”計劃,并承諾在三年內拿出100億元,在中國1000個縣、10萬個村建立農村電商。在一年時間里,農村淘寶以每天200個存點(庫存地點)的速度進行覆蓋,建立了 6000個存點。可以讓幾十萬村民享受淘寶服務,2015年,阿里巴巴又推出了村淘APP,并且在阿里內部發動全體員工,在家鄉尋找“村淘合伙人”,使其成為淘寶撬動農村電商的杠桿。
“農民知道把東西賣給誰,這是農村現代化進步的關鍵一步。”馬云曾如此表示。
阿里方面稱,淘寶村是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阿里農村戰略已經形成“雙核+N”的架構,“雙核”指的是農村淘寶和淘寶村,“N”則指的是阿里平臺上多元化的涉農業務,如特色中國、淘寶農業、淘寶大學、喵鮮生、淘寶農資、滿天星、產業帶等。
近期,本報記者從阿里方面看到了《2015年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全國范圍內符合標準的淘寶村達780個,同比增長268%,覆蓋活躍網店超過20萬家。這些淘寶村廣泛分布于17個省市區。
2015年,國家陸續發布了諸多關于鼓勵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2015年1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中顯示將在2020年初步建成農村電子商務市場體系。
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僅在2015年“雙十一”當日,全國的農村淘寶服務站就完成了單日2.93億元交易額,平均每個村成交超過3萬元。可以看出農村消費潛力開始顯現。
截至2015年12月9日,農村淘寶已經在22個省202個縣落地,建立起了9278個村級服務站。
值得注意的是,從2014年起,在一些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出現了淘寶村,2015年,國家級貧困縣的淘寶村數量從上一年度的4個增加到了10個,而來自省級貧困縣的淘寶村則達到了166個。
2015年,在中西部地區共出了17個淘寶村,在東北地區共出現2個淘寶村(整個村都在用淘寶電商做經營)。在湖南、江西、云南、北京、吉林、遼寧和寧夏7個省市區也都首次出現了淘寶村。
據介紹,以這些村級服務站為主要節點,除了消費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商品服務外,依托各涉農業務,阿里通過與當地的鐵通、聯通、電信等運營商合作,為村民提供充值、上網等服務;通過與阿里旅行合作,為村民提供預訂火車、機票、賓館等服務;通過與支付寶合作,給村淘合伙人授信,為村民提供生活繳費、小額信貸等服務。
阿里方面稱,未來依托阿里健康平臺,還會為村民提供掛號、取藥、遠程診斷等服務。
農村電商勢必成為風口
孫利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阿里在農村電商方面正在做三件事情,天網、地網與人網。在硬件方面投入最多的是地網和人網。地網是打通物流通道和硬件設備,每個村硬件方面的投入是一萬元左右。目前,村子的物流成本已經到了三塊五左右。
據了解,目前農村電商依舊有很大的資金投入在物流上,阿里每個月補助的物流費是80萬元,可能接下來會越來越大,但是相應的成本也會降低。未來一兩年,阿里盡可能讓物流以社會化和產品化為主。
除此以外,在資金和人才的培養上,農村電商也十分缺乏,對于投資,孫立軍表示,“一百億也還是遠遠不夠”。阿里對于合伙人固定的市場活動的費用投入就非常大,每個月兩場培訓是固定的,每月分享學習是固定的,投入的成本非常高。
農村電商勢必成為下一個風口。幾乎在阿里不停地進行大投入的同時,競爭對手京東、當當等也在加大對農村電商的前期布局。
針對農村的傳播特點,競爭廝殺的焦點集中在頗為接地氣的形式呈現——刷墻廣告上面。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三到六線城市的用戶數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一二線城市用戶的增長速度。刷墻廣告,已成為京東、阿里在線下競爭的重要武器。
此外,O2O落地戰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京東2014年底推出首家京東幫服務店,定位于農村、縣鄉等家電市場,實現配送、安裝、維修、營銷四位一體服務,加速實現渠道下沉和O2O落地戰略。此前,京東已開展“大蓬車百城行”活動;并與上海、哈爾濱、溫州、西安、烏魯木齊、東莞等15座城市的萬余家便利店達成戰略合作,這些便利店將通過京東提供的O2O模式進行互聯網轉型。
業內人士表示,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全面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經濟升級,對于農村電商的蓬勃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這些國內大型網企的市場實踐無疑加速了農村電商的市場化步伐。
但是,農村市場十分混亂,許多農村消費者對于網銀、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等仍然充滿著抗拒排斥的心理。建立一個機制完善的農村電商市場,仍需克服重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