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北京投資項目審批再提速。記者昨日獲悉,該平臺運行近兩月以來,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已經從過去的平均300多天縮短到現在的109天,平均縮短三分之二。一些項目甚至60天就能走完流程,審批環節也從300多個減少到四五十個。
從上月25日開始,京津冀的老百姓拿著一張卡能坐三地的公交車了。鮮為人知的是,京津冀一卡通項目正是搭了本市投資審批改革的“快車”,去年10月上報項目,11月獲得批復,12月就已落地運行。
而隨著北京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北京投資項目審批再提速。記者昨日獲悉,該平臺運行近兩月以來,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已經從過去的平均300多天縮短到現在的109天,平均縮短三分之二。一些項目甚至60天就能走完流程,審批環節也從300多個減少到四五十個。
2000多個事項壓縮至147個
這兩年,北京投資審批制度不斷改革優化,漫漫審批“路”好走多了。市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上線運行后,與本市相關審批部門業務實現系統對接,做到了全市審批“一個平臺、一張網”。
“把十多個審批部門集中到一起,這個20年的愿望實現了。”市發改委副主任楊旭輝說,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審批環節的壓縮基本到了極限,接下來將在技術環節上進行優化。
不過,精簡審批流程這事兒并不容易。以審批事項為例,過去分散在各個審批部門的審批事項就有2000多個,甚至還有一些事項是“一事多名”。平臺上線前,市與區對口部門專門現場會商、現場規范、現場整改,將這2000多個事項逐一梳理規范,最終形成全市投資項目147項審批服務事項目錄;同時現場研究解決了大量事項名稱、權限劃分、辦理時限、申報材料、受理標準、審查標準、審批流程、批準結果名稱不一致、不規范等問題,規范了各類指標信息7萬多條。目前,全市投資項目審批服務事項基本實現標準化,為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有效運行打下了基礎。
投資項目配唯一“身份證”
在市發改委對于京津冀一卡通項目的批復文件上,右上角已經明顯看到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是建設項目的代碼,成為它終生的“身份證號”。
“建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核心和關鍵,就是建設項目代碼,將實現項目生命周期各類信息全關聯。”楊旭輝說。為此,本市特意研究、印發了《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代碼管理辦法》。項目終生唯一的身份標識,將實現本市投資項目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審批信息的互聯;項目審批部門也可以通過統一平臺自動生成項目代碼,同時可以根據業務管理需要設定項目代碼子碼;通過這個代碼,就能看到地區、審批部門、項目類型、建設性質等各種信息,含義更豐富,實用性也更強。
不僅是審批優化,這個平臺的亮點還在于監管。項目審批在哪個環節、哪個部門、哪個處室耽誤了時間,系統中一目了然。市編辦副主任王軍介紹,除了能對項目審批全程跟蹤、進行監管外,平臺還有一條專門的“線”連向市紀委,對于違法違紀問題進行監督。更重要的是,老百姓也能看到項目審批流程,對投資項目審批部門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
此外,投資項目審批部門之間也能夠實現橫向審批數據及證照信息的共享,掌握項目各階段審批情況,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配置的投資項目異常信用記錄制度和“黑名單”制度,依法面向社會公布,形成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全市統一的“電子證照庫”制度也將建立,實現電子證照在各部門之間共享共用,減少企業重復報件。
為北京行政副中心先行鋪墊
在六里橋的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地下2層,5000平方米的數據中心將為這個平臺提供支撐。而實際上,隨著平臺的運行,海量的數據將不斷形成,投資綜合管理部門就可以通過平臺全面掌握各領域、各區域投資情況,發揮平臺大數據優勢,提高投資調控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本市還專門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設做好了先行鋪墊。”市經信委電子政務處處長潘鋒說。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設也需要在網絡基礎設施、政務云規劃、大數據中心等系列重點布局上進行調整。他透露,北京行政副中心未來也有望增添數據中心,將不斷形成的大數據進行“化學反應”,實現科學決策和個性化服務。
另一方面,這個平臺也將成為提高城市建設和治理水平的“加速器”。本市已明確了“十三五”期間疏解功能、創新驅動、生態環境、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文化發展、社會民生等重點任務,也規劃了一批重大項目和民生工程。
“這些項目中,絕大部分項目尚處于前期階段,離開工建設、投資落地還有一定的距離,投資促進工作面臨著前期論證、加快審批、推進拆遷三重考驗。”楊旭輝說,審批時間縮短了、企業申報流程簡化了、項目審批服務效率提高了,本市在“十三五”期間功能疏解、水環境建設、大氣治理、交通擁堵、垃圾設施、棚戶區改造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速度也就能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