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6年,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政治格局籠罩在歐元區。民粹主義政黨的影響力(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正蓄勢待發,在歐洲和本國的政治議程中出現政策風險,比如開放的邊界和移民政策、財政緊縮措施以及危機管理。
展望2016年,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政治格局籠罩在歐元區。民粹主義政黨的影響力(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正蓄勢待發,在歐洲和本國的政治議程中出現政策風險,比如開放的邊界和移民政策、財政緊縮措施以及危機管理。
像是法國12月的地方選舉,右翼政黨表現出上升的超人氣(主要是國民陣線)。而在西班牙——關鍵的歐元區非主要經濟體之一(德國和法國是歐元區最重要的兩個經濟體),12月20日的大選產生了一個支離破碎的國會,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巨大的驚喜。不過,這種情況很難組成一個聯合政府,并且使向前發展的改革進程陷入了癱瘓。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意大利——另一個關鍵的歐元區非主要經濟體。意大利集中了很大份額的歐洲懷疑論者以及民粹主義政黨的選民,包括葡萄牙新的少數黨政府的穩定性,連同希臘政府都是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然而從經濟層面來分析,2016年德國GDP將從原先預測的1.7%,調整到1.4%,法國從1.4降至%下調至1.1%。而意大利GDP上升至1.0%,西班牙為2.3%。對整個歐元區GDP的預測保持在1.4%。
如果油價繼續下跌的話,在某種程度上或比央行貨幣刺激政策更有效。對消費者來說相當于減稅,可支配收入增加,他們可以借此機會增加儲蓄、償還債務和增加消費,有助于刺激經濟增長。不過,如果油價跌幅太大的話,另一方面也會對產生令人不安的低通脹,甚至通縮。
此外,歐洲央行未來量化寬松的規模,將面臨技術上的限制及歐元區相當復雜的政治環境。預計2016年9月,歐洲央行將繼續貨幣寬松的政策,推出600億歐元。但是如果全球經濟增長不如預期,其有限的火力可能無法捍衛歐元,以及歐元區2%的通脹目標仍然遙不可及。
德國是歐元區最大、最重要的經濟體。2015年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的動力,在較小程度上是私人和大眾消費,但是出口不振和投資萎縮拖累了經濟增長,第四季度的情況也基本類似。2016年,德國的勞動力市場可能繼續保持強勁的狀態,因為去年10月和11月,德國失業率處于歷史低點,而且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支撐著私人消費。
歐元區的致命弱點依然存在,即統一的央行及貨幣政策,但歐元區各國卻又都擁有獨立的財政,使得整個歐元區依然陷在歐債危機之中。而德國默克爾反復強調的是:“財政緊縮是應對歐債危機唯一正確之道,除此之外別無良方,而緊縮帶來的經濟衰退是在糾正過去錯誤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代價!”但是,說說容易,緊縮所帶來的問題可能更大。因此,2016年,歐債危機將依然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