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是逐利的,也是嗜血的。一套尚不完善的熔斷機制令A股蒸發了7萬億市值,那些洶涌殺入資本市場的險資不知安否。眼下,險資連續舉牌已引起監管層重視,未來的監管收緊趨勢不言自明。那些彎道“飆車”的民營險企,切不能因為一時快感,解開身后的那根“保險繩”。
一輛“國寶級”的日本舊款跑車AE86,如何才能跑贏黑色無尾戰神R32?
10年前,在電影《頭文字D》中,日本群馬縣的秋名山成就了藤原拓海駕駛的AE86,而“五連發夾彎”則成為那次飆車比賽最難忘的橋段——直道上不分伯仲,彎道上才見高低。
作為一個本不占優的角色,想要實現進位趕超,循規蹈矩只走尋常路,你可能永遠都沒有翻盤的機會。在硝煙四起的保險業,同是如此。年紀較輕的主體想要爭奪市場席位,走大型保險公司的穩健路線,得熬到何時無人能作答,恰巧誰心里都住著一個藤原拓海。
歲末年初,“萬寶之爭”成為很多人的談資,涉事的前海人壽也遭到暴曬。針對保險業千億級別的資金投資股市,也許有人會問,這事兒到底有什么問題,保險公司非得這么干嗎?
在這輪“舉牌潮”中,舉牌較多的公司多為資產驅動負債型的非上市保險公司,其中不乏成立時間很短的民營險企。一般而言,壽險公司從開業到盈利需要7年周期,而受壓于大股東對短期內實現盈利的高要求以及同業競爭,年輕險企只好走“自己的路”,投資權益以博取短期收益,這便是它們算盤里的“彎道超車”。
因此,國內中小險企采取“短錢長投”策略:在負債端大量銷售高收益的短期萬能險保單吸入資金,在資產端大量投資于權益類資產以提高投資收益賺取利差。雖然合乎現行規定,但給外界的感覺是“激進”。
2014年以來,保監會連續放開保險投資端監管限制,權益類投資上限已上調至總資產的40%。為了回避市場資源等劣勢,民營險企見風使舵,大舉投資權益。錢從哪里來?正是萬能險。去年的前10個月,富德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和前海人壽,其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主要為萬能險)占原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7.8%、2938.6%、352.9%。
短期萬能險通常期限為1到2年,實際資金成本10%到12%,遠高于傳統保險公司。盡管部分民營險企舉牌上市公司并確認為長期投資,這樣可暫時提高賬面收益,但實際流入的資金依然只是現金分紅。這就需要源源不斷的保費流入以保持流動性,如果新單銷售大幅下降或保戶集中退保,此類公司將面臨巨大現金流壓力,進而侵蝕其資產負債表并影響償付能力。
資本是逐利的,也是嗜血的。一套尚不完善的熔斷機制令A股蒸發了7萬億市值,那些洶涌殺入資本市場的險資不知安否。眼下,險資連續舉牌已引起監管層重視,未來的監管收緊趨勢不言自明。那些彎道“飆車”的民營險企,切不能因為一時快感,解開身后的那根“保險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