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壽員工收藏的“茅以升帶領的專家團隊考察錢塘江水文情況”)
據一位解放前后親歷錢塘江河口綜合治理開發的老專家口述,錢塘江邊一度匯集了國內最優秀的水利專家,茅以升便是其中之一。據《申報》1946年12月8日刊載的記者采訪報道所示,時任錢塘江海塘工程局局長的茅以升向記者表示,“中央以整治錢塘江與整治黃河并重”,足見錢塘江海塘于國家建設而言十分重要。在茅以升及多位工程專家的奔走呼吁下,中央于1948年向工程局撥款43億元,聯合國善后救濟總署補助大米1000噸,加之包括太平保險公司在內的民族保險企業的保駕護航,才使得錢塘江海塘得以順利修筑,平穩度過了汛期。
彼時,由于國內通貨膨脹嚴重,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遭受了一定的打擊。為了在夾縫中求得生路,太平人壽將業務重心轉移至重慶大后方,同時調整商業策略,與安平、豐盛、中國天一等9家民族保險企業攜手組建意外險分保集團,硬是在洋商保險公司口中“啃下”壽險分保業務,打破了民族保險企業承保能力、限額受外商保險公司挾制的慣例,維護了華商公司的信譽,幫助同行共渡難關。太平人壽曾在其告保戶書中表示,“華商公司能有接受國外生意之機會,首先由本公司開一先聲,辟一荊棘,未始非可愉悅之事也。”
保險行業的商業邏輯本身就是經營和管理風險,應當為百姓和國家分憂。太平保險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承保海塘工人的口糧,是主動將公司發展與戰后重建緊密相連,積極服務社稷民生,主動融入國家工作大局的直觀體現,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風險保障。(陳藝林)
本系列文章歷史顧問: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趙蘭亮教授
特別鳴謝:太平人壽寧波分公司王小鋒老師為本文提供史料素材
本系列文章參考文獻:
①趙蘭亮:《近代上海保險市場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②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社會科學院:《中國太平發展簡史》,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④茅于潤:《我的父親茅以升》,浙江文藝出版社,2011年。
關于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
太平人壽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太平”)旗下專業壽險子公司,為我國中大型壽險公司之一。中國太平擁有89年品牌歷史,是管理總部設在香港的中管金融保險集團。 2018年,中國太平高質量進入世界500強。
作為中國太平戰略發展的主要力量,太平人壽堅持“共享太平”的發展理念,全力踐行“為您分擔風險、與您共享太平”的社會責任,依托集團綜合性、多元化經營平臺,在個人代理、銀郵代理、電話銷售、網絡銷售等渠道,提供涵蓋人壽、意外、健康、年金等多種類型的保險產品,為客戶提供周全的保險保障和一站式、一攬子金融保險服務。公司總部設在上海,目前已開設37家分公司和1100余家三、四級機構,服務網絡基本覆蓋全國。
太平人壽業務規模、價值穩步增長,業務品質穩定在行業領先水平。截至2018年6月,太平人壽注冊資本金100.3億元,總資產超過4300億元,期末有效保險金額超過112000億元,服務客戶總量超過4500萬人次,累計支付理賠款和生存金總額超過868億元。2018年,惠譽國際連續第三年對太平人壽做出“A+”評級,評級展望為“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