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回應:沒有用探針是擔心嬰兒口腔粘膜的繼發性損傷
事件引起輿論風波后,翦醫生在朋友圈對當時的診斷過程作出回應表示,當時做住院處理的8點想法,考慮到是一個11個月的嬰兒,接診時既要考慮診斷問題,又要考慮嬰兒口腔粘膜不受繼發性損傷的問題,所以做了以下考慮:
1.嬰兒在沒有自主支配行為意識的情況下,我只能用手輕輕的捏著鼻子,讓孩子張開嘴后進行檢查;
2.口腔科的門診檢查應該用檢查盤中的三件器械,即口鏡、攝子,探針。但是,對這位嬰兒,在場的2位學生為我打開了盤子和其中的器械,但我沒用,當時的考慮是小孩無自主意思,銳器放入嘴內在小孩子動時探針會刺人口腔軟組織內,選成繼發損傷;另外,也沒有用口鏡用力壓下頜無牙的牙槽嵴的粘膜而出血,同時損傷牙槽嵴的粘膜;
3.是釆用了輕捏鼻子讓口呼吸時小孩張嘴檢查口腔情況和腭部情況;
4.檢查高起物體硬度與基底情況時,使用了2根棉扦并攏從后部及中近面向牙槽嵴方向各推了2次,高起物無動度;
5.當時想用探針插入高起物基底撓動的,怕粘膜損傷出血加上患者哭時兩個因素而發生誤吸使患者得繼發性肺炎或誤吸,所以,沒有進行這種處理;
6.當時本想給開個CT檢查后再處理,考慮到11個月的孩子做CT幅射太大,時間要預約;
7.所以告知患者家屬開住院證后再進一步處理會比較安全、科學,孩子無痛的情況下檢查會更方便,經得家屬的同意,開了住院證;
8.開住院證必須有初步診斷才能符合入院條件,經過使用我所掌握的知識范圍,給了初步診斷:(1)腫塊性質待查;(2)根據患者家屬提供的病史,只有畸胎瘤待排比較接近病史和檢查結果,所以作了這兩個診斷,開了住院證。
9月12日,翦醫生再次在朋友圈發布了回應,“我把我當時為什么沒有直接用口腔探針去從這個物體底部撓動,是怕造成嬰兒口腔粘膜的繼發性損傷,如果一個11個月的孩子出現窒吸門診沒有處理條件,而改用2根棉扦并擾探試物體硬度和基底的寬度后,而爭得患者父母同意開住院證入院進一步處理。”
當事醫生曾因宣傳檳榔致癌,被“威脅封口”
公開信息顯示,翦醫生一直致力于“咀嚼檳榔致口腔癌”的研究,曾發表論文《咀嚼檳榔與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及口腔癌的研究進展》,曾因宣傳“檳榔致癌”被威脅。
2019年9月12日,翦醫生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有人給我打電話,質問我說檳榔致癌有什么依據?他說今年當地檳榔賣不出去,讓我停止相關宣傳”,并表示自己不止一次因為宣傳檳榔致癌遭到威脅,早在2014年,有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跑到自己的門診威脅他說:“再宣傳檳榔致癌,你連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