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片止痛藥后
高三小伙確診為急性腎衰竭
近日,浙江寧波的小南(化名)是名高三學生,已進入復習備考的關鍵階段。他一邊加強體育鍛煉提升體能,一邊撲進了書山題海。
可能由于連續幾天運動強度過大,小南有一天跑步回來后覺得腿疼得厲害,還腹瀉兩次。媽媽想著去醫院要大半天時間,就拿來家里常備的止痛藥“散利痛”給小南。上午8時許,小南吃下了兩片;到11時腿疼沒有緩解,為了不影響學習的專注度,于是又吃下兩片。
幾天后,小南出現乏力、惡心、腰痛等癥狀,非常難受。家長這才慌了神,趕緊送他到了寧波市第一醫院。
“小南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和此前腹瀉情況下3小時內服下4片止痛藥有密切關系。”寧波市第一醫院腎內科護士長戴麗麗說,另外,小南還伴有橫紋肌溶解,和高強度運動有關。
聽到這樣的診斷結果,小南的父母后悔不已。幸運的是,經過一周的血液透析和合理治療,小南的腎功能完全恢復過來了。
發熱腹瀉
家長讓孩子口服5種藥物
護士長戴麗麗告訴記者,該科室近期先后收治了3個學生,都因為口服了常用藥導致嚴重的腎臟損傷。除了小南外,另兩位在家口服常用藥導致腎功能損傷的則是新初三的孩子,和小南的情況類似。
其中一位小華(化名)有感冒發熱、腹瀉的癥狀。家長想著,去醫院的話,要到發熱門診就診,還要做核酸檢測等,去一趟可能要用上大半天,太耽誤時間,于是找來家里的5種常用藥讓小華服下,其中有西藥,也有中成藥。
兩天后,小華退燒了,腹瀉也止住了,但她總覺得身子軟綿綿的,很惡心,比前幾天更難受。
無奈之下,媽媽帶小華來到寧波市第一醫院就診。經檢查,小華的血肌酐指數超標了近一倍,尿檢也有蛋白尿、血尿。臨床診斷為急性腎間質腎炎,考慮與藥物有密切相關性。
另一個初三孩子由于鼻塞咽痛,口服了多種常備藥,也出現了腎功能的損傷。所幸經過腎內科醫生的精心治療,兩個孩子的腎功能也都恢復了正常。
此事登上熱搜后
引起了許多網友討論
↓↓↓
止痛的藥
為什么會吃出了急性腎衰竭呢?
什么是止痛藥?
常用的止痛藥,專業的學名叫做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
大家肯定很好奇,為什么名字起得如此拗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個“非”字?
因為還有一類藥物叫做“甾體類抗炎藥”,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糖皮質激素(俗稱:激素)。它的名字起源很簡單,即藥物化學結構里有一個“甾體”的結構,如下圖。
激素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后來,發現阿司匹林等藥物也具有很好的抗炎作用,為了區分,就稱呼其為“非甾體類抗炎藥”。
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家族成員”龐大,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萘普酮、雙氯芬酸、布洛芬、尼美舒利、羅非昔布、塞來昔布、非那西汀、醋氨酚、保泰松、消炎痛、安替比林、氨基比林等二十幾種。
為什么會引起急性腎衰竭?
簡單來說,非甾體消炎藥會抑制環氧合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腎前列腺素是腎臟主要的血管擴張劑,因此通常涉及腎臟缺血損傷,表現為急性腎損傷。
此外,還會導致電解質和酸堿失衡、伴有腎病綜合征的急性間質性腎炎以及腎乳頭壞死等。
發生急性腎損傷時,一般表現為血清肌酐升高(這是監測腎功能最常用的指標之一,需要抽血檢查)。部分嚴重的病人還可能會有其他表現,如少尿或無尿,水腫等。
一般情況下,停藥后腎功能可以恢復。若停藥3-7日內腎功能沒有能夠恢復,則需要腎臟穿刺進行活檢。后續可能需要補液、激素治療等,極少數人可能需要進行透析。
如果干預及時,腎功能有望完全緩解,但治療延誤,恢復情況只能因人而異。所以,盡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小貼士:吃止痛藥時,適當多喝水,可以大大降低腎損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