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然而,隨著“網絡盲盒”平臺層出不窮,不少消費者不僅沒賺,反而虧了不少錢。近幾個月來,一款名為“真箱”的網絡盲盒App成為投訴焦點。僅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兩個多月來就收到數十條投訴;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數百條投訴集中爆發:消費者們在真箱App中投入數千元、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后“一無所獲”。“消費欺詐”“套路消費”“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空手套白狼”……成了這些投訴中的高頻詞。買盲盒為何會“一無所獲”?真箱App在銷售盲盒時用了哪些不易察覺的“套路”?
投入數萬為何“一無所獲”
“為什么主播能抽中iPhone?我只有一個手機支架!”25歲的馬潤吉9月在刷抖音時無意點進一條直播:主播在一款叫作真箱的App中購買27元的“換個手機的福利”盲盒,抽取其中的商品。直播中,該主播共抽了30多次,就抽中一臺iPhone13手機。
“直播都是實時動態,看上去挺可信。”馬潤吉通過直播間的鏈接進入真箱小程序,試抽了三把,結果抽到的都是27元的手機支架。他不甘心,便從應用市場下載了真箱App,五發五發地連著抽取盲盒……停手時,他已花了近2400元。“這不是在坑人嗎?”
記者下載真箱App體驗:在名為“抽賞”的板塊內,每種盲盒內的商品按價格由低到高分普通、稀有、歐皇、傳說4檔。以上述27元的“換個手機的福利”盲盒為例,最常抽到的普通款商品為2個手機支架,概率是96.65%。而“傳說款”商品則是4000元至近9000元不等的高檔手機,抽中概率僅0.1%。
記者支付27元,買入一只名為“換個手機的福利”的盲盒。滾動條在多個商品間跳躍后停在了手機支架上。平臺對抽中的商品提供3種處理方式:支付10元運費提取現貨、與他人置換同價值商品、兌換成歐氣。系統顯示,27元的手機支架可以兌換成390歐氣,在下次購買盲盒時按照100:1的折算比例抵扣3.9元。
概率極低的“傳說”檔商品能抽中嗎?“中賞記錄”表明消費者抽中“傳說”商品所耗費的次數在數百次至數千次不等,鮮有人幾十次就抽中。不少消費者均表示花費幾千到數十萬元后,只抽到了手機支架、手機散熱器等“不值錢的東西”。他們中有人又將上述抽中的東西持續兌換成歐氣,以至于最后“一無所獲”。其中不乏未成年人。
馬潤吉等消費者認為,游戲里面有“套路”。他們質疑真箱App誘導消費,實際“概率造假”,并且通過“兌換套路”坑錢,要求返還充值費用。
運營方回應概率沒造假
記者10月10日下載真箱App時,手機應用市場顯示該軟件開發運營方為“上海稻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面對投訴,該公司如何回應?
稻子網絡的官方網站、工商登記信息以及在某招聘平臺留下的信息,分別指向了青浦區朱家角康業路6號1幢5層D區160室、楊浦區國定路323號3層等3處辦公地址。記者一一驗證發現,上述地址均無效。其中,“康業路6號1幢5層D區160室”是僅用于工商登記的虛擬地址。該地址是一個園區,招商負責人反饋最近已有多人循著該地址找上門維權。他給記者提供了一個手機號,稱是稻子網絡給園區留下的唯一聯系方式。
電話那頭是自稱真箱App運營負責人的高飛。他不否認接到了不少投訴,但不認可消費者對于概率的質疑。“盲盒是個概率游戲,用戶抽到的東西必然有好有壞。”高飛說,B站、網易等平臺此前推出網絡盲盒產品時也曾收到關于概率的投訴。
“概率是我們的底線。”高飛稱“概率造假”不屬實。他強調真箱App的概率已經過公證。記者在App里看到一份“2022川成高證經字第8786號”公證書,申請人為“上海稻子網絡”。記者向公證方成都市高新公證處求證,對方表示該公證書真實存在,公證事項是“保全證據”。
那么,多數網絡盲盒平臺通過主播拉客引流。為何主播能輕易抽中高價商品?這存在“虛假宣傳”嗎?
有著2308位粉絲的抖音主播歐力曾接到過盲盒推廣。他表示真箱等盲盒App會根據玩家轉化率給主播推廣費,僅他認識的盲盒主播就超過40位。歐力描述,直播間里會掛上“小風車”組件,觀眾點擊后便能進入盲盒游戲。主播提成就是看直播期間觀眾點擊數、注冊數與充值費用。
歐力發布的短視頻中,每張抽獎截圖里都有“傳說”檔商品:外星人筆記本電腦、iPhone13 Pro手機等。他坦言這些商品并不是自己抽中的,都是拿各種玩家的截圖“東拼西湊”,以此吸引更多人點進直播。多數消費者通過觀看直播變成線上盲盒玩家,開啟抽取、兌換、下一次抽取的循環。歐力同時透露,主播賬號的抽獎花費并不計入后臺,平臺會予以返還。
低價兌換是“吞金”無底洞
記者調查還發現,網絡盲盒平臺上活躍著一批“黃牛”。對于平臺的套路,“黃牛”們稱概率推動玩家喪失理智并上癮,而低價回收的兌換機制是“吞金”的無底洞。
“誰會去提取成百上千的手機支架呢?”網絡盲盒回收商黃恒透露,盲盒App知道玩家肯定會將不想要的商品兌換成歐氣,因此將兌換值設置較低,即兌換過程中商品實際會大幅貶值,如27元的手機支架一旦兌換成歐氣就只值3.9元。這一兌換機制給了“黃牛”牟利空間。比如,一臺iPhone 14手機實物價值在5000元以上,但按歐氣值回收只有4400元。“軟件里有贈送功能,我讓客戶直接將商品轉給我”,黃恒稱,他會按歐氣價格回收該虛擬盲盒,提取實物后再按市場價出售。
黃恒的回收團隊有3人,成立一年以來已有152人的盲盒交易微信群。“都是老客戶,加群是為了刺激消費”,他回憶團隊9月一天的流水有20萬元。記者加入該交易群后看到,盲盒玩家們往往在多個App中都有賬號,包括閃開、小淘盒、歐氣星球、元氣玩家等。黃恒表示新的盲盒App層出不窮,但可能都來自同一個公司。
黃恒觀察到,許多玩家上癮跡象明顯。他早已習慣這番場景:前一天群里的玩家紛紛表示“虧大了”,要起訴盲盒公司,第二天又開始瘋狂充錢,討論“玩哪個新臺子合適”。他笑言這些玩家“就像賭博一樣停不下來”。
對此,高飛坦承,此前真箱App中關于兌換的設置存在不妥,“可能在保護消費者權益這一塊做得不是那么到位”。高飛稱,平臺已經予以調整,最新的版本將每天可兌換的商品數限制為最高20件,希望能夠約束消費者的不理性行為,未來還將逐步取消兌換功能。記者留意到,上述版本已于10月13日上線。
正因此,真箱App對于消費者的投訴采取了較為柔和的處理態度,有著較高的退訴率。今年5月底,來自廣西的馮平華發現7歲半的兒子用自己的手機在真箱App中抽取盲盒,僅一天就刷了近25000元。他當即聯系上海稻子網絡科技,協商后拿到18000元退款。今年9月,他又多次到廣西當地工商部門進行投訴。10月8日,真箱App又給馮平華退了2000元,并要求他簽一份保密協議,若違反保密條款須賠償10倍的違約金。
網絡盲盒是“變相賭博”嗎
據CBNData數據,2020年以來我國盲盒線上消費增速已達400%以上;但同時網絡盲盒正成為消費投訴新熱點:記者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盲盒”,發現有29125條相關投訴內容,涉及酷潮、歐神、哈希、潮貨等多個線上盲盒交易平臺。
“真箱”等網絡盲盒平臺的運營模式,究竟“不妥”在何處?“像賭博”是否真的涉嫌賭博?記者就此咨詢了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律師蔣堯。蔣堯提到,不能簡單地將網絡盲盒界定為賭博。網絡賭博認定較為復雜,關鍵要對平臺運營模式、盈利手段和資金流向等進行分析。如果盲盒App直接標榜“以小博大”,小百元“必出智能手機”,和賭博的邊界就會變得模糊。目前還沒有把盲盒經營認定為賭博的案例。
法律從業者解律師則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能否界定賭博的關鍵在于消費者的目標是商品還是對利益的追逐。標準、合規的盲盒模式可以參考泡泡瑪特,消費和收益是有固定對價關系的:例如花65元抽一個盲盒,肯定能有一個同類型玩偶,玩家在乎的是“抽沒抽到想要的東西”。但線上盲盒沒有固定對價關系:當玩家支出65元,收益有可能是一個手機支架,也有可能是一臺iPhone手機。在兌換規則和主播、回收商的引導下,一些具有“賭徒心理”的消費者會過度消費,在乎“有沒有獲得更大收益”,這時盲盒游戲就成了變相博彩、投注行為。
是否涉嫌賭博也在困擾著監管部門。由于上海稻子網絡科技的注冊地位于青浦區,“12345”受理的相關投訴多由青浦區市場監管部門處理。青浦區市場監管部門稱,處理這類投訴還是首次。針對網絡盲盒的經營行為該如何定性,區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向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匯報,提請市級部門研判定性。
大量的投訴應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兩位律師都指出,網絡盲盒若存在誘導消費者過度消費的營銷行為,具有一定營銷規模會產生不良的社會效果。他們建議,立法、市場監管等部門應針對這些不良消費現象出臺相應法律法規,以有形之手予以監管。(文中受訪者除律師外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