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看著滿地的地黃被打包裝車,村民薛征告訴記者,他種了兩畝多地黃,畝產6000斤至7000斤,能賣2萬多元。
在東下坪村,有488戶藥材種植戶,種植面積達2800余畝。通過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產業化經營,該村為農戶拓寬增收渠道,助推鄉村振興。
為方便藥農銷售,東下坪村成立了集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中藥材集散中心,為藥農提供技術指導、政策解讀、金融支持、統一收購、集散轉運、經紀人培育等服務,采取“黨支部+高校+企業+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
楊興家是東下坪村最大的一家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他介紹,合作社已發展200余戶農戶,種植柴胡、黃芩、遠志、桔梗、牡丹等十幾個藥材品種,每年銷售1000余噸,平均每戶增收8000余元。
東下坪村種植藥材的歷史已有50余年。近幾年,該村推動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采用“政銀合作”模式為70余戶藥材種植戶發放惠農貸款。同時借助“清化收”工作收回263.79畝連片機動地,進行集體耕種管理,預計今年的毛收入可達15萬元。
隨著農用機械轟鳴而過,村民們對地黃進行分揀和裝車。 續文華 攝此外,東下坪村與山西省農業高校合作,依托科研技術優勢,加強對種植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培訓,打造專業化、信息化“種植帶頭人”“致富領路人”“藥材經紀人”隊伍,實現地增產、人增收。
“我們將繼續壯大藥材經紀人隊伍,引導村民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藥材新品種。投資采購專業烘干設備,增加藥材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東下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博說。
接下來,東下坪村將著力建設一個高品質中藥材種植基地,培育一支百余人中藥材經紀人團隊,發展一家中藥材集散鏈主企業,以特色中藥材產業促進鄉村振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