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其中,第一支箭是民營企業信貸支持,第二支箭是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三支箭是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
四年來,“三支箭”解決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成效如何?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
第一支箭
第一支箭,信貸支持工具。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方式,為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提供長期、成本適度的信貸資金。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著力用好再貸款再貼現工具,增加支小再貸款額度1.49萬億元,下調再貸款利率0.75個百分點,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民營企業信貸投放。
此前,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曾是束縛企業發展的“高山”。
央行行長易綱指出,必須通過設計實施激勵相容的機制安排,切實提高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可得性和便利性,推動改革“補短板”。
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信貸合理增長,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特別是普惠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同時注重發揮政策的協同效應,聯合多個有關部門在減稅降費、強化融資擔保、財政貼息、優化信用體系等方面積極出臺政策措施,切實降低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據悉,2018年至2019年,央行階段性運用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支持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向民營企業提供長期穩定資金,操作量與其支持民營企業的力度掛鉤,利率較中期借貸便利優惠,發揮好大中型銀行的“頭雁”作用。
2020年,央行創設兩項直達工具。2020年至2021年12月,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激勵資金217億元;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向地方法人銀行提供優惠資金3740億元。2022年起,兩項直達工具接續轉換為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且從今年二季度起,激勵資金比例由最初的1%提高至2%。
2022年前三季度,通過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向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提供的激勵資金達213億元,支持其增加普惠小微貸款共1.29萬億元。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馮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年來,監管層出臺一系列措施鼓勵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貸款支持力度以及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時期采取的中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紓困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政策效果。
從數據來看,民營企業融資可得性有所增強。2022年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23.2萬億元,同比增速24.6%,支持小微經營主體5389萬戶,同比增長31.7%,9月新發放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72%。2022年6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民營企業貸款余額58.2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快于金融機構全部貸款增速,有貸款余額的民營企業戶數達8347萬戶,同比增長11.4%。
第二支箭
第二支箭,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2018年10月,央行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作為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三支箭”中的第二支箭。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為經營正常、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民營企業發展提供增信支持。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債券市場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上有廣闊空間。易綱曾表示,債券市場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口。企業能夠順利發債,銀行就不會給企業斷貸,該企業股票價格也會有所好轉。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第一財經表示,政府部門出臺了系列舉措以擴大民營企業債應用場景、提升民營企業債流動性,同時啟用市場化增信類工具,以CRMW(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為代表的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正在發揮促進風險分散分擔、助力民營企業融資的作用。
來自交易商協會的數據顯示,CRMW這一工具的推出對民企債券融資起到了積極的支持效果。自2018年四季度交易商協會推動CRMW創設支持民企債券融資以來,截至2022年10月底,累計創設掛鉤民企債的CRMW名義本金420億元,共支持了1132億元民企債發行,其中AAA、AA+和AA級占比分別為12%、62%和26%,中高等級占比合計達74%。
11月8日,交易商協會宣布繼續推進并擴大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發債融資。預計可支持約2500億元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后續可視情況進一步擴容。
對比來看,此次“第二支箭”的支持方向和政策目標更為具體。比如,在專業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債融資的方式上,除了通過擔保增信、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外,還新增了“直接購買債券”等方式;并明確提出“支持包括房地產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等。
近期,民營房企債價格波動較大,投資人信心不足,市場較容易形成悲觀預期。
“第二支箭”的繼續推進和擴大有利于修復市場對民營企業地產債的信心。“支持方式更加豐富,政策意圖也更加清晰。這將對基本面較好、但受到市場悲觀情緒影響的民營企業地產債價格形成支撐,從而修復市場信心,助力民營房企融資改善及房地產行業和市場企穩。” 馮琳稱。
明明認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有力引導市場機構改善對民營企業的風險偏好和融資氛圍,緩解了民營企業信用收縮問題;本次重點支持房企,將促進民營房企融資恢復,降低房企融資成本,同時提振投資者信心,保障房地產行業經營運作的良性循環。
第三支箭
在前“兩支箭”陸續射出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市場對“第三支箭”的情況格外關注。
第三支箭,是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據了解,拓展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問題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門的關注重點。此前,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對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作了認真研究,基本思路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通過一定的政策設計,帶動金融機構、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自主選擇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進行小比例、不影響企業實際控制權的股權投資。
資本市場近年來在支持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方面的成績印證了各類資本共同參與的巨大推動力。實際上,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特別是科創板、創業板推動資金流向民營企業的作用正逐步發揮。
三年來,科創板首發民營企業328家,占該板塊上市企業數量的79.1%;首發募集資金4102億元,占該板塊上市企業首發募集資金的62.9%。創業板首發民營企業393家,占該板塊上市企業數量的89.7%;首發募集資金3342億元,占該板塊上市企業首發募集資金的84.1%。
隨著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啟動,準入門檻多元,對虧損企業、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等都更加包容,這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更多民營企業可以進入資本市場。據統計,2020年至今,登陸資本市場民營企業數量為1089家,募集資金9682億元。
有更多民營企業加入的中國資本市場活力十足。2022年上半年,A股市場共發行IPO(首次公開募股)176筆,募集資金2553.82億元,融資額占全球IPO融資額的39%,成為全球第一大IPO市場。
馮琳建議,接下來在支持對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方面,除鼓勵私募基金等市場化機構繼續發揮其專業優勢,通過市場化并購重組化解民營企業流動性風險外,一些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民營企業,也可考慮與國有資本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開拓市場。
而這一點,正是易綱行長近年來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的,在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問題上,一定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一視同仁的政策設計和公開公平的市場化運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