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位于北京市北部的昌平區以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為主陣地,正在加快建設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區內的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經過20多年發展積淀,已成為國內生命科學領域創新資源最為集中的專業園區,是北京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引擎。“十四五”期間,昌平區將釋放3000畝的產業空間承接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未來全區總體承載空間將超過1萬畝,預計醫藥健康產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為全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動能。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作為未來科學城“兩谷一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主平臺中心之一,是連接“回天”地區、中關村科學城、未來科學城的中間地帶。
經過20多年發展積淀,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一、二期建設已成規模。園區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大批高水平研發機構,百濟神州、諾誠健華、維泰瑞隆、優腦銀河、邁格松生物等知名科學家創辦的企業,新生巢、飛鏢加速器、清華工研院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中心等一批專業服務平臺,同時建有北大國際醫院、北大六院分院等一批醫療機構、床位數近3000張,形成了基礎研究、中試研發、生產流通、終端醫療的全產業鏈聚集態勢。
連續多日“預定”了園區內共享實驗室的賈偉是嘉華藥銳(北京)有限公司的首席開發官。在他看來,共享實驗室解決了初創企業的“大難題”,不僅節省了相當可觀的實驗室建設、設備投入資金,也節省了寶貴的時間,讓初創企業能夠快速成長。共享實驗室位于新生巢創新中心3層。新生巢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心可以提供近4000平方米的共享實驗平臺,為初創企業提供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藥物分析、蛋白純化先進儀器設備和專業技術服務,并設置了昌平區首個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來自園區、全區乃至全市的企業均可通過線上預約使用實驗室,極大方便了企業開展研發。
負責人談到,企業在這里還可以獲得辦公空間、技術平臺、資金、企業輔導等關鍵支持,鏈接企業成長所需的專業資源,從而提高企業早期研究階段的成本效率。目前中心已有48家企業入駐,許多企業掌握全球領先技術的潛力項目。未來,中心還將陸續推出二期和三期載體空間。
與之相鄰的北京荷塘生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清華工研院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中心的技術優勢,建成了符合中國、美國、歐盟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的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發與中試平臺。公司戰略和信息副總經理郝國舜表示,平臺正努力研發高通量的設備、病毒載體、檢測設備、檢測工藝,并將致力于打造合作生態化,形成從關鍵技術研究、核心工藝研發、中試及產業化生產支撐的產業鏈,打通“快研發、快生產、快臨床”的“短流程”模式。
一項項研究成果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轉化成產品,并最終實現商業化,惠及廣大民眾。記者了解到,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及周邊10.26平方公里已納入北京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形成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國家級功能區疊加,成為北京對外開放主陣地。依托“兩區”制度創新優勢,這里將圍繞研發、臨床、上市等各個環節為企業提供“里程碑”式的政策支持。
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園區持續拓展發展空間和戰略縱深。目前,生命科學園三期開發建設正在加速推進,規劃總建筑規模超過300萬平方米,其中產業空間超過100萬平方米。未來,將集中布局醫藥健康研發、孵化和加速空間,高品質配套生活、商務服務設施及動物實驗、危廢處理等專業設施,建設環境優美、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科技創新城區。同時,將以生命科學園三期街區規劃為指引,利用史各莊“北四村”集體產業用地對接國家實驗室、清華工研院、新生巢創新中心等創新成果,建設專業孵化加速載體和標準化廠房,合力打造醫藥健康產業創新研發中心區。
北京市昌平區相關負責人指出,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承載區,昌平區將以生命科學園為主陣地,加快打造生命科學領域原始創新策源地,深入實施生命技術趕超工程,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產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
據悉,為進一步激發產業動能以及壯大產業力量,即將開幕的“2022北京·昌平生命科學國際論壇”將聚焦科技前沿、培植創新生態、促進產業落地、提升國際水平等,邀請國內外知名科學家和專家代表、醫療機構代表、投資機構代表、行業協會和商會組織代表、國內外醫藥企業代表相聚云端,共同圍繞當今生命科學和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前沿共話發展與合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