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對外賣騎手危險駕駛的討論未曾中斷。據報道,一座城市半年涉騎手交通事故幾百到幾千起,甚至有外賣騎手半年闖紅燈九百余次……要守護外賣騎手安全,引導外賣騎手安全配送,安全教育加強監督固然重要,但讓平臺承擔起安全配送責任優化算法、社會多方參與監督同樣不可忽視。
優化算法不應只顧提升效率而應實事求是。目前,各大外賣平臺均推行計件工資,騎手接單量越多收入越多。騎手為了獲得更多訂單,就需保持“蜂值”(等級),對應出勤率、接單量、響應率、好評率等。這種算法機制雖然起到了激勵并鞭策騎手的作用,但也給騎手造成巨大壓力。平臺不斷收集來自騎手、消費者、商家、商圈的數據,并從理論上不斷優化路線壓縮時間,最終形成騎手群體的“內卷”。而這背后是各類違規駕駛的頻發。“超速通行”“闖紅燈逆行”“邊看手機邊駕駛”“亂停亂放”……平臺數據對效率的追求,時間的壓縮,路線的優化不能想當然,更不能停留在理論模型上,而需綜合考慮實際情況,如商家出餐快慢、餐品大小,擁堵情況,紅綠燈因素,限速要求等。惟有綜合多方因素的算法優化才是有效的,否則將成為違規行為的推手。
科學確定配送時間需全社會參與和良性互動。拋開行業競爭和市場需求,一味呼吁算法的人性化,顯然不切實際也難以實現。事實上,社會和行業不應無休止追求壓縮騎手的配送時間,因為這并不合理且未必是消費者真正所需。應當引導消費者對外賣送達時間的建立合理預期。更何況現有考核體系下,節省下來的時間往往沒有體現在用戶身上,反而驅使部分騎手挑戰更多訂單。相關部門和行業應規范平臺的算法設計,根據現有交通法規、交通狀況和商家情況設定配送時間下限,并可探索對外賣騎手每天工作量和每一單工作時間設置上限, 杜絕平臺無休止地壓縮時間派送訂單,也防止個別騎手為更多訂單破壞規則。此外,應推動外賣平臺提高算法透明度,讓全社會參與到算法應用的監督中。
應讓平臺承擔起騎手安全責任和相關責任。騎手反映,配送途中為趕時間發生交通事故受傷,平臺以各種理由拒絕應有賠償。也有群眾反映,曾因騎手危險駕駛導致受傷,平臺卻不予負責未能獲得賠償。當平臺對其算法導致的后果都不用負責的情況下,算法的設計必然不會考慮潛在的安全風險。雖說靈活的用人方式,出事故時撇清責任的看似市場選擇合乎法律,實際上是制度的漏洞所在。外賣騎手作為國家承認的職業,受平臺雇傭為平臺服務,理應享受應有權利,無論采用何種用人方式,平臺都應對其服務過程涉及的安全問題負責。事實上,只有當平臺承擔相應的責任,才能讓其在制定算法時更加理性周全,主動換位思考。
針對外賣騎手的勞動安全保障,有關部門已經作出了明確指引。2021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相關指導意見。此后,外賣平臺相繼推動多次配送算法的對外公開,推出“送達時間點改時間段”“超時差評扣款改扣分”等舉措,降低騎手配送壓力,同時通過發放智能安全頭盔加強騎手安全保障。
外賣騎手用自己的騎行維持著城市的運作,安撫著我們的味蕾。我們在享受著他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為他們著想。據統計,2021年在某平臺獲得收入的外賣騎手達到527萬,面對如此龐大的騎手群體,完善安全保障非一日之功,需要行業下定決心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也需要政府、騎手、用戶等多方參與和持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