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8日,在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張渡村一片試驗田里,三臺收割機正在來回穿梭作業,不一會,滿滿的稻谷就被卸到農用車中。
宿遷市農科院在洋河新區張渡村種植的120畝水稻試驗田喜獲豐收,雖然水稻畝產不高,但由于采取的是“稻蝦鱔”種養結合的模式,實驗田畝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左右,比正常的水稻種植高了1000元左右。
宿遷市農科院工作人員查看水稻長勢?!√偏I軍 攝“這里種植的‘泗稻301’,是宿遷市農科院自主研發的新品種,從目前的收獲情況來看,今年的水稻畝產能達到800斤?!彼捱w市農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單金峰告訴記者,水稻畝產并不高,但由于采用了“稻蝦鱔”生態種養模式,稻田的整體效益較好?!暗厩梆B蝦,稻中養黃鱔和泥鰍,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水產品和水稻品質比較高,采用綠色種養,稻田蝦的糞便和飼料渣能為水稻的生長提供肥料?!?/p>
由于水稻田放養了黃鱔和泥鰍,種植過程中就不能打農藥,黃鱔可以在里面吃一些害蟲,還可以疏松土質,形成了一個良性生態系統。
單金峰測算了一下,稻前蝦收成大約一畝地1500元,稻中鱔鰍收成有4000元左右,水稻1600元每畝,去除所有成本之后,利潤大概一畝地有4000元。
水稻田中養殖的鱔魚。 唐獻軍 攝試驗田收獲的水稻,以保底價兩元每斤出售給村股份合作社,合作社通過加工包裝,最終以8元-10元每斤售出。
據張渡村黨支部書記陳磊介紹,村里踐行“亞夫精神”,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越來越多的村民掌握了“稻蝦鱔”種養方法,在富口袋的同時也富了腦袋,今年又將有300畝土地加入合作社種植,將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致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