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頻繁出現的召回事件,反映出當前部分新能源車企在快速量產、搶占更多市場份額的同時,汽車質量等問題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各大新能源車企按照《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通過修理、更換、退貨等具體措施消除其汽車產品缺陷。
從新能源車召回類型來看,大多與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系統等“三電”問題有關。這源于當前“三電”技術研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同時部分車企為了加速發展,在“三電”上采取外購模式,一旦對供應商質量管理不到位,就可能出現采購“三電”部件質量不達標的問題。
誠然,作為新一代技術革命的產物,新能源車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往傳統燃油車召回事件也不少見。但更要看到,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不少消費者對于新能源車持觀望態度,原因就在于燃油車已經具有上百年的研發制造歷史,工藝水平經歷了持續檢驗,而新能源車仍存在續航虛標、充電難、車機故障等問題,難以達到消費者要求。
經過政策大力扶持,特斯拉及國內新能源車企對于產品研發不斷投入,逐漸實現技術和性能升級,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車市場,國產新能源車今年出口量也處于快速增長態勢。
新能源車企對缺陷產品的召回屬于事后補救舉措,但已經給消費者日常出行造成不小影響,也讓相關服務商、維修商承擔了更多成本,車企自身也將為此付出巨大的召回費用。而且特斯拉和國內一眾造車新勢力都屬于上市企業,連續爆出大規模產品召回事件,還會讓投資者對其經營穩定性和發展前景質疑,導致股價波動。
顯然,從維護來之不易的品牌形象、消除消費者及管理部門對其質量安全的后顧之憂等方面而言,新能源車企必須直面“召回之后”命題。首先是從發展戰略角度來看,新能源車企未來需在追求產能、降本增效的業績訴求與強化產品質量和安全管理的相關投入上做好平衡,更加重視后者對企業長遠發展和消費者利益保障的不可或缺,根據召回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持續提升相關技術研發、生產裝備和產品性能檢驗水平,切實降低存在的風險。
此外,新能源車企還要強化以客戶為本的服務理念。比如,筆者登錄特斯拉中國官網和官微,卻沒看到有關此次大規模召回的公告。此類涉及消費者的重大事項如果僅僅停留于被動的官方通告,或者內部小范圍發布,卻不愿公之于眾,是否也暴露出車企對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重視不夠?其實,面對產品缺陷及召回,新能源車企更應拿出往常做營銷、動輒揚言“干掉燃油車”的豪氣,認錯到底加快整改,誠摯表達對消費者的歉意,以服務和產品加分來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
財經評論人 畢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