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電力大數據+金融”:以數據要素提供價值增量
盤和林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服務在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方面的作用不斷顯現。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南方電網供應鏈金融業務規模達351.68億元。截至今年10月底,“南網融e”和“南網e鏈”已經與工商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郵儲銀行等10多家金融企業攜手,服務超3萬家企業,累計向用電客戶及供應商提供低成本融資152億元。
數據要素已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大數據技術在多個領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通過大數據應用創新,實體經濟中一些難點痛點可望“迎刃而解”。
供應鏈金融是一套融資和支付解決方案,旨在利用供應鏈大型企業(核心企業或者鏈主企業)的信用來優化支付周期,并提高供應商和買方的營運資金效率。一般情況下,鏈主企業信用較為優秀,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融資信用不足,供應鏈金融就是利用鏈主企業的信用來支持上下游中小企業擴大融資授信額度。
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從宏觀看,銀行信貸存在結構性不平衡。一方面,銀行擔憂中小企業還不了款,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和還款能力限制,更容易出現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另一方面,銀行又想要開拓中小企業信貸這塊藍海市場。
供應鏈金融利用鏈主企業富余信貸額度,向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有效額度分配。由于鏈主企業的信用保證,銀行業不再擔心中小企業的還款問題。近幾年,我國供應鏈金融蓬勃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企業供應鏈基礎資產的規模高達81.6萬億,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高達28萬億。
供應鏈金融已經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創新手段,在此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痛點。最大的問題是中小企業和鏈主企業之間信息流缺失,很多中小企業沒有和大型企業產生業務關系,或者只是大型企業的長尾供應商、遠端供應商,和鏈主企業關系不夠緊密。因此,鏈主企業難以知曉中小企業的信用狀況,供應鏈金融難以覆蓋到這些中小企業。
此時,運用大數據有助解決這一問題。上述新華社報道的南方電網案例中,“電力大數據+金融”解決了供應鏈金融中信息流缺失和不完整的痛點,成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實融合”代表性應用場景之一。
具體而言,電網是所有企業都能夠接觸到的鏈主企業,因此能夠和所有制造業企業建立起信息流和業務流關聯。如基于電力大數據的信息流,“南網融e”和“南網e鏈”能夠更深入了解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建立更加完善的征信檔案?;陔娏哪艿臉I務流,可以賦予用戶信用額度,比如通過增加電力透支額度,將電力透支額度轉化為企業的融資額度。
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將電力數據轉化為征信數據。以此既可依托企業的電力耗能狀況對企業信用做出準確預判,從而有的放矢開展供應鏈金融,也可以授權銀行將電力征信數據作為中小企業精準風控的關鍵依據,增強銀行和中小企業的互信。
電力大數據不只是賦能供應鏈金融,還可以在更多領域進行深入應用??傊髷祿蛯嶓w經濟的深度融合,將發揮數據作為關鍵要素的作用,以數據提供更多價值增量,不斷為實體經濟創造驚喜。
(作者為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