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本報記者 頡滿斌 通 訊 員 李 娟 李光耀
近日,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華家嶺鎮500畝小黑麥試驗田里,采用“一年兩熟”技術種植的小黑麥已全部出苗覆綠,長勢喜人,為冬日的華家嶺帶來了絲絲綠意,這是華家嶺鎮攜手甘肅省定西市農科院實施“一年兩熟”實驗項目邁出的關鍵性一步,標志著農作物種植“一年兩熟”在該鎮即將成為現實。
華家嶺鎮位于黃土高原隴中腹地,最高海拔2445米左右,受緯度和海拔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傳統農作物一年只能收獲一茬的現狀,始終是制約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增收的瓶頸。近年來,該鎮聯合相關科研單位積極探索實施“一年兩熟”項目,通過科學育選種與高效率種植,實現一年兩季成熟、兩季收獲。經過四年的實踐驗證,成功探索出“小黑麥+燕麥”的復種模式。
“小黑麥屬于冬耕,今年后半年種上,到明年的六月上旬或者五月下旬開始收割,六月份就可以復種一茬燕麥,燕麥在八月下旬到九月初就可以進行青貯,這樣一年就能種兩茬。”作為試驗田項目的負責人,定西華嶺畢昌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文畢常常定期前來查看小黑麥的長勢,并對試驗田里的各項數據作記錄,研判水分、溫度等氣候條件對小黑麥的生長影響。
“因今年播種前后降雨適量,墑情適宜,加之今秋天氣以晴朗為主,氣溫較往年同期偏高,試驗田的苗情好于去年。”楊文畢說。
據了解,小黑麥是一種適應性極強、穩定性和豐產性很高的優質牧草新品種,既可作為鮮草,也可青貯,是牛、羊等養殖產業的優質飼料。
“經過測產,小黑麥每畝產草量可達5噸,株高在1.8—1.9米之間,比我還要高。”楊文畢介紹,再加上小黑麥在六月份左右收割,正好能補充牛羊青貯草的空缺,很受養殖戶的青睞。
楊文畢的試驗田里除了主種的小黑麥外,還種植著9個實驗性品種,以空白壟溝隔開,以實現生長期觀察和最后的產量效果對比。
談到實驗預期,楊文畢自信滿滿:“過去‘一年一熟’就算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每畝地最多收益1000元左右,而通過冬種小黑麥,來年6月左右早收搶種燕麥,一畝地的收入可達到2000元。”
“‘一年兩熟’項目實驗成功,并大量應用于華家嶺的農業生產上,將會為全鎮糧食生產帶來歷史性突破。”華家嶺鎮黨委書記李逢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