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譜》對2022年12月1日之前發布的263款惠民保產品詳細梳理,采用數據統計、文本分析和動態對比等方法,展示了惠民保市場發展動態。
根據《圖譜》,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12月1日,共新增惠民保產品123款;截至2022年12月1日,29個省級行政區共推出263款惠民保產品,內蒙古、青海、陜西三個地區實現了惠民保零的突破。
不過,惠民保產品仍存在地區發展不平衡的特征,惠民保產品從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興起,向中西部、二三線城市發展,經濟發達地區及直轄市的參與程度更高。
在參與主體方面,三方模式趨于固定,惠民保的參與主體已形成了“政府部門+保險公司+第三方平臺公司”共同參與的發展模式。數據統計發現,明確有政府部門參與的產品約為75%,明確公布保險經紀公司的產品約為63%,明確公布健康管理公司的產品約為40%,明確公布合作藥企的產品約為54%。保險公司方面,以財險公司參與最多,壽險、醫療險公司次之。
在投?;疽笊?,《圖譜》顯示,90.80%的產品無投保年齡上限,86.59%的產品無投保年齡下限,99.62%的產品無職業要求,僅一款全國惠民保產品有職業要求,適用人群基本為當地基本醫保參與人和“新市民”,惠民保產品規定的既往癥種類平均約為7.44種。
就產品費率而言,2022年的產品總體費率有小幅上調。相比之下,2021年產品費率多為60元左右,2022年則更多的集中于60元至100元區間內?;菝癖.a品總免賠額仍集中于1萬至6萬元區間。
《圖譜》顯示,在納入統計的惠民保產品中,86.59%的惠民保產品采取單一定價,其中80.09%的產品費率集中在0-100元,剩余13.41%的產品采取階梯定價模式。相較于去年的費率水平,初代惠民保產品的費率有所上調。費率的差異主要受到保障責任和統籌地區的影響。
雖然惠民保產品以“低價高保障”為主打,但其可持續性一直為各界所關注。《圖譜》也提出,死亡螺旋如何破局、“一城多保”是否良策、多平臺如何更好聯動?
簡單而言,在惠民保產品上,如果健康群體的參保人越來越少,非健康人群的參保人持續在積累,賠付率持續走高,從長期來看項目是不可持續的,即死亡螺旋問題。
《圖譜》指出,平衡健康體獲得感與既往癥群體保障水平是惠民保應對死亡螺旋的重要手段。減少健康體退出,同時維持既往癥群體的保障水平,降低參保率低導致保險資金池規模不足的風險,從而降低產品陷入死亡螺旋的可能性。此外,多維度提高健康體獲得感是保持惠民保良性運行的關鍵。2012年至2021年職工醫保、居民醫保次均住院費用較低,普通疾病經醫保報銷后往往未達惠民保設置的免賠額,群眾“獲賠”感知較低。
可見的是,多地惠民保產品出現了“一城多?!钡默F象。但是,近段時間,北京將兩款產品“合二為一”,而浙江省也提出了省級統籌的目標?!秷D譜》指出,北京、大連、長春等地出現“一城多保”現象,為當地居民提供多種選擇,實現人群聚類,改善資金池結構,但不可避免地分散了投保人群,規模效應難以實現?!秷D譜》還提出,惠民保產品可依托第三方平臺資源優勢,從產品銷售、產品設計、理賠服務多方面優化產品服務,提高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