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列車檢修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要綜合判斷、迅速反應,給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法。”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蘭州西車輛段貨車檢車員王鐵林在28年的一線工作中,自創“五字一確認”檢車法,發現和防止了多起車輛故障。
寒冬酷暑,王鐵林和其他檢車員一起忙碌在列檢場地,戴好防護用品、手握檢車錘,對站編始發及中轉的列車進行檢修。每天每班次60多列車,王鐵林和工友們要一絲不茍地嚴格落實貨車“七防”卡控措施,做好始發、中轉作業時列車制動機試驗和制動軟管“推、拉、敲”檢查,通過對輪對、旁承、脫軌自動制動裝置、人力制動機、各懸吊部件等重點部位全面細致排查后,目送列車安全出場。
圖為王鐵林(右一)為學生講解列車檢修。(資料圖) 蘭鐵局蘭州西車輛段供圖根據列車運行圖,他們通常需要在二三十分鐘內完成檢修作業。為了能提高檢車效率,王鐵林除了自創檢車法,還帶領工友們針對現場生產作業情況,研發各種工具。“有了工具幫忙,能大大提高檢車效率和準確率,更好保障列車安全運行。”
據了解,近兩年來,針對鐵路貨車運用檢修存在的專用工具比較笨重、效率較低的困境,他們先后研發了液壓式調整腳蹬變形專用工具,液壓式更換K2型枕簧專用工具,13型、17型車鉤調整墊板,17型車鉤教具,調整車鉤互鉤差專用工具等20多種快速處理車輛故障的專用工具,滿足了現場需求,減輕了職工勞動強度。
盡管現在是檢車“大拿”,回憶起28年前初入職場,王鐵林笑稱,自己算是“半路出家”。1994年,王鐵林從西寧鐵路司機學校畢業,分配到蘭州西車輛段任檢車員。從內燃鉗工轉職成為列車檢車員,王鐵林從頭開始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在師傅帶領下摸索檢車的技巧,積累經驗。
隨著列車制造發生的變化,越來越精細和復雜的構造讓列車檢修的工作也一直在面臨新的挑戰。王鐵林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在工作的業余時間,自學完成了專科、本科課程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再將它們運用在實踐中,提升檢車技術和水平。
談及理論聯系實踐,王鐵林認為,這也是培養列車檢修實用技能人才需要堅持的重要原則。2016年,以王鐵林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評為局級工作室,2017年10月,該工作室被命名為“國家級技能大師王鐵林工作室”,王鐵林成為領辦人,以此為契機,王鐵林開展了大量的培訓指導工作,為年輕人傳授講解最新鐵路檢車技能。
圖為王鐵林(左一)講解檢車工具。(資料圖) 蘭鐵局蘭州西車輛段供圖“我現在的徒弟有年輕人,還有中老年人,對待每個人,都要耐心教。”王鐵林說,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要有“匠心”,掌握基本技能后,剩下的都要靠自己勤學苦練、慢慢積累,才能做好列車“醫生”。
面對能快速學習掌握新知識、很快適應發展變化的工作環境的大學生,王鐵林覺得年輕人的身上充滿活力和希望,他們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同時又能很快掌握不斷推陳出新的設備,只要在實際操作中嚴格按照規范和標準,耐住寂寞、勤學苦練,每個人都能做好這份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