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新疆醫科大學與阿瓦提縣科技合作項目《慕薩萊思功能成分分析及藥效學研究》報告顯示,慕薩萊思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強身壯腎、抗衰老、活血化瘀、降血脂等多方面的保健功效。
在“中國慕薩萊思之鄉”之稱的新疆阿瓦提縣,當地民間自釀和飲用慕薩萊思非常普遍,幾乎家家仍沿用古老的傳統方式釀造慕薩萊思,然而不同的人釀造出的慕薩萊思卻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釀制手藝及釀制品味都是獨一無二的。
順著小巷,尋著酒香,記者推開一家慕薩萊思酒館的門。老板熱情的招呼,空氣里氤氳著慕薩萊思的味道。嘗起來慕薩萊思以酸甜味為主,帶有一些苦味,略澀,酒體圓潤。
當地人說,酒的味道與釀酒人的年齡、性格、心情等有關。猛者之酒烈,溫者之酒柔,長者之酒余味悠長,少年之酒霸氣陽剛,情人之酒有玫瑰花香,而失意者的酒,喝完讓人心生沮喪。當地人將自己豪邁、奔放的生命氣質都鮮活地融入到慕薩萊思中。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慕薩萊思釀造技術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時,也在向標準化、科學化邁進。“傳統方法釀造的慕薩萊思果肉含量較高,色澤渾濁帶有焦香味”新疆釀酒協會副秘書長勞于根說,與傳統的慕薩萊思釀造技術相比,如今的釀造技術更注重食品安全,機械化程度更高,機械取代了部分人工,不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原料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科學和規范。
廠里的工人正在沖洗、篩選葡萄。 新疆阿瓦提縣委宣傳部供圖世代守護慕薩萊思的香醇
慕薩萊思有“中國葡萄酒活化石”之稱,新疆2007年將“阿瓦提慕薩萊思釀造工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
2008年,艾沙·尕依提被認定為第一批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他從18歲就開始學習釀造技術,傳承的路上并非一帆風順,其中也有不少艱辛滋味。
起初,慕薩萊思釀造缺少技術條件和標準化規范,幾乎“一缸一個味”。為了攻破難題,他四處拜訪專家學者,經過多年潛心鉆研與反復琢磨,2001年艾沙·尕依提成立了阿瓦提縣紅寶石慕薩萊思廠,首次把標準化生產的慕薩萊思產品推銷到市場上。2005年艾沙·尕依提提交“慕薩萊思專利”申請書,國家專利局授予其“技術創新專利”。
如今,79歲的艾沙·尕依提正將這門手藝傳承給他的孫子夏熱扎提·吾斯曼。
受家庭影響,第四代傳承人夏熱扎提·吾斯曼從小對慕薩萊思釀造就有著特殊的感情,早在幼年時,就在家庭的影響下早早開始學習慕薩萊思釀造,至今已有近10余年。
“我畢業后就回到了家鄉,制作慕薩萊思是門傳統手藝,應該傳承下去”。26歲的夏熱扎提·吾斯曼放棄了原本的音樂專業,決定接手祖輩父輩一直在堅守的“老手藝”,繼續釀造家鄉的美酒。
如今,和夏熱扎提·吾斯曼一樣,越來越多高學歷的年輕人加入這一行列。他們希望家鄉的慕薩萊思走上全國酒類市場,讓各地的人們都能品嘗到慕薩萊思的香醇。
阿瓦提慕薩萊思成品展示。 新疆阿瓦提縣委宣傳部供圖從釀酒之技到致富之途
楊興元坦言,慕薩萊思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技術標準不精準、專業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
針對這些現實困難,阿瓦提縣政府部門組織生產企業成立慕薩萊思協會,與新疆醫科大學、新疆理工學院、塔里木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實施慕薩萊思釀造技藝、產品研發項目,對“古老釀造工藝”進行現代化改造。
同時,縣里積極投入資金,不斷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組織開展慕薩萊思釀造技藝傳承培訓班、慕薩萊思釀造工藝的理論研討會。
“如今阿瓦提縣的慕薩萊思產業,從民間作坊自產自銷,逐步轉向政府主導、企業生產的現代化發展之路。”阿瓦提縣慕薩萊思協會會長王亞力表示。
2019年4月,阿瓦提慕薩萊思被列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酒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重點發展。自此,慕薩萊思作為新疆名片產品之一走進越來越多人的生活。
目前,阿瓦提縣有一定規模的加工企業8家,小作坊120余家(戶),產品有40余種,全縣年產慕薩萊思5000噸左右,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個城市。阿瓦提縣大量農牧區富余勞動力因為從事慕薩萊思產業而實現了增收致富。
“十四五”期間,新疆充分挖掘傳統葡萄酒歷史文化,鼓勵支持“傳統葡萄酒+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促進傳統慕薩萊思產業革新,讓其成為帶動當地各族群眾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