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錨定上述目標,浙江如何進一步打開綠色發展新空間?浙江省兩會期間,人大代表聚焦于此建言獻策,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浙江是經濟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和能源資源小省,處于全國能源資源供應的末端,且煤炭、天然氣等一次資源嚴重匱乏,能源資源整體對外依存度高達90%。”浙江省人大代表,中核核電運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黃潛表示,石化化工行業是攸關國計民生和產業鏈安全的重點行業,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確立,石化化工行業發展面臨清潔用能方面的嚴峻挑戰。
浙江省人大代表,海鹽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顧秋莉 受訪者供圖“高溫氣冷堆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核能技術,具有固有安全性,能滿足石化化工行業高、中、低各等級壓力需求,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清潔能源保障。”黃潛說。
對此,他建議,政府將高溫氣冷堆與石化化工基地耦合項目納入浙江省和國家能源發展規劃。
浙江海鹽作為中國自行設計、建造和運營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誕生地,在發展核能關聯產業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2021年12月中國南方首個核能供熱示范項目順利投運,惠及4000戶居民總計46萬平方米集中供暖;2022年海鹽著力推進的核能供熱工業應用,成為中國首個建成投運的核能工業供熱示范項目……海鹽,這座新中國核電的搖籃,正走出高質量發展的硬“核”路。
“我們力爭到2030年全面建成核能供熱示范工程,預計年供熱量達170萬吉焦。”浙江省人大代表,海鹽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顧秋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顧秋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70萬吉焦的年供熱量,相當于每年可減少使用標煤5.8萬噸,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3.9萬噸,按一棵樹年吸收18.3公斤二氧化碳計算,海鹽核能供熱一年減排的二氧化碳相當于種了7600萬棵樹。
“接下來,我們將加大對城市管網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探索對新建住宅項目的管道預設,重點推進學校、醫院、養老機構等重點機構的核能供暖建設,擴面織密老百姓核能供暖網。”顧秋莉說。
在推進核能供熱建設的同時,海鹽秦山核電也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積極開展核技術應用產業。
“核技術應用產業是以同位素與輻射技術為基礎,并融合了眾多學科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顧秋莉介紹。
同位素在現代醫學中應用廣泛,在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診治中更是不可替代。目前,中國醫用同位素主要依賴進口,價格昂貴,供應還得不到保障。
根據國家八部委《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指引,海鹽將醫用同位素作為重點發展領域,解決中國醫用同位素“卡脖子”問題,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2022年4月,中國首批醫用同位素碳-14靶件在秦山核電三期入堆,標志著中國已打破“碳-14”國外壟斷局面。
截至目前,同位素產業園內中核秦山同位素生產基地、同位素標準廠房、核技術創新中心大樓等重大項目已開工建設,核醫學中心正在規劃設計,并已引進包括國內龍頭企業中國同輻在內的同位素產業項目12個,總投資額超40億元,另有在引項目10余個。
“未來,海鹽將依托中國唯一的兩臺商用重水堆獨特優勢和長三角顯著的區位交通優勢,打好同位素這張硬‘核’牌。”顧秋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