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多項重要政策文件陸續出臺,吹響新階段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角”,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有此觀察,并在總結年度趨勢及各賽道趨勢的基礎上面向未來建言。
“未來金融科技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始終堅持科技為本,制度為基,注重發揮制度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激勵約束作用。”畢馬威中國金融科技主管合伙人黃艾舟說。由畢馬威發布的《2022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報告則指出,要不斷完善法律制度、監管規定、行業標準、自律規則等制度安排,加快形成多層次的金融科技制度規則體系。
報告認為,從“綜合金融科技賽道”來看,技術融合賦能多元場景和客群、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實現“數實融合”的重要著力點。
“隨著我國加速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技術正推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生深刻變革,對金融科技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黃艾舟說,而金融科技經過歷年發展,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科技創新型金融機構。
報告還認為,隨著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科技與金融愈發密不可分。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將科技的定位從“技術支撐”演進為“技術驅動”,市場上有望涌現一批技術過硬、服務一流、實力強勁的金融科技企業。
著眼“財富科技賽道”,報告指出,新興技術為金融的綜合場景下應用提供支持的同時,各類金融機構借助科學技術也將改變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提升業務開展效率,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擷取金融數據價值,實現不同場景下金融業務的突破和發展。
報告還提出,國內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對供應鏈金融的服務需求將進一步加大,而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進一步賦能供應鏈,供應鏈金融或將被激發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發布報告的同時,畢馬威中國“2022金融科技雙50榜單”頒獎典禮分別于北京、上海、深圳三地舉行。主辦方表示,通過榜單評選發現,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堅持強化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不斷豐富場景化技術應用,在量子計算、數字孿生、VR/AR、虛擬人、星網關聯、生物探針等前沿技術領域進行了大量有益實踐,中國金融科技硬實力正在持續進化,有望在新階段持續賦能銀行、保險機構等金融主體,取得更具成效、更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