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18日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就2022年外匯收支形勢答記者問。2022年,我國外匯收支形勢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下保持總體穩定,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春英表示,2022年,受主要經濟體“高通脹”“緊貨幣”等多重因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全球股票和債券指數大幅下跌,美元指數創二十年新高,歐元、日元、英鎊等主要國際貨幣相繼創下近二三十年來新低。我國外匯市場運行總體經受住了考驗,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表現相對穩健,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這主要得益于兩大支撐因素,表現為兩個“韌性增強”。
一方面,國內經濟尤其是涉外經濟發展韌性增強,國際收支穩健運行得到有力保障。首先,經常賬戶、直接投資等基礎性國際收支順差發揮了穩定跨境資金流動的主導作用。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107億美元,為歷年同期最高值,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2.4%,處于合理均衡區間;同時外商直接投資保持凈流入,體現了我國在產業鏈供應鏈、全國統一大市場等方面的優勢,也顯示了穩外貿穩外資等政策舉措效果。其次,外債結構總體優化,風險總體可控。近年來外債債務類型結構、幣種結構以及期限結構都有所優化,存貸款等傳統融資型外債調整幅度相對平穩。
另一方面,外匯市場韌性增強,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得到較大提升。一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匯率彈性逐步增強,有助于及時釋放外部壓力,調節國際收支的自動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二是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貨幣錯配風險。2022年,人民幣收支在我國跨境收支中的占比接近50%,較2016年提升20多個百分點。三是市場主體主動管理匯率風險,更多開展套期保值操作,對匯率波動的適應性明顯增強。2022年,企業外匯套保比例為24%,較2016年提升11個百分點。此外,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不斷完善,為跨境資金平穩流動、外匯市場理性交易提供良性健康的市場環境。(中新財經)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