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經濟日報攜手京東發布數據——
生肖元素掀起消費熱潮
在文化傳承中創新
張 藝
十二生肖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時間的符號,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生肖相關商品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今年,生肖消費整體熱度不減,但隨著眾多商家爭相入局,產品同質化、形象設計不符合大眾審美等情況頻發,一些產品“蹭”了熱度卻失了人心。生肖消費如何突圍“出圈”、做大做強,值得深思。
一方面,生肖文化發源于傳統習俗,相關產品更應該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特別是每一個生肖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寓意,寄托著人們對真善美的祝福與期望。以兔年為例,兔在中國神話故事中是長壽、吉祥與福氣的象征。2023年,天干為癸,地支為卯,故為癸卯。癸卯五行屬木,為祥和溫順之木,飽含鴻運納福的美好寓意。因此,相關生肖商品要在傳統中尋找發展根基、在設計上體現文化底蘊,使得產品與生肖文化充分碰撞,完成生肖符號與實物載體的融合,這樣才能在一眾商家中脫穎而出,真正抓住生肖經濟這個大商機。
另一方面,生肖消費與現代生活又是密切聯系的,無論是美觀度還是實用性,生肖商品都要符合時代特征,滿足消費者持續升級的消費需求。12年一個輪回,每一個兔年都是不同的兔年。因此,生肖產品也要保持創新性、展現實用性,能“蹭”上熱度,更要把熱度轉化為切實的發展動能。例如,生肖文創產品一定是有質感、有溫度、有趣味、有故事的,好看、好用且有內涵的,這樣才能更好地把生肖文化資源轉化成產品,俘獲消費者芳心。
總體來看,生肖商品的設計者要以新視角展現和“重塑”十二生肖,不能只是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要結合傳統與新潮元素,使生肖商品適應當代消費者的偏好,從而喚醒消費者內在精神需求,這或許才是生肖經濟實現大好前“兔”的突破口。
(作者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