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監測顯示,節日7天(2023年1月20日至26日),全市線下消費支付金額323億元,恢復至去年農歷同期的81.7%,環比節前增速提升11.8個百分點。
其中,餐飲業消費金額41億元,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增長4.9%。線上消費支付金額198億元,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增長9.4%。節日期間,監測全市36個商圈的線下客流總量達到2914萬人次,恢復至去年農歷同期的91.4%,消費金額排名前三商圈分別為南京西路、南京東路和陸家嘴。
市商務委抽樣調查200家零售和餐飲企業數據顯示,節前7天(1月14日至20日)重點樣本實現銷售額54.9億元,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增長10.5%,節日7天(1月21日至27日)實現銷售額54.3億元,恢復至去年農歷同期的90.7%,14天累計實現銷售額109.1億元,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基本持平。其中,世茂廣場等樣本銷售額,同比去年農歷同期實現2位數以上增長。
特色營銷“吸睛”無數
線下消費回暖的動力哪里來?全市各大商場用推陳出新的營銷手段緊抓“流量密碼”。
節日里,南京路步行街年味濃郁,客流同比增長18.3%。其中,新世界集團推出“南京路和你一起迎新年”活動,十米高的藝術美陳造景“啵啵兔”首次亮相新世界大丸百貨,吸引消費者駐足打卡,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10%以上。世茂廣場聯合野獸王國開啟“玩潮宇宙限時空間”,四大主題裝置帶來全新消費場景,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靜安區以“新春新潮‘靜’享消費”為主題,聯動南京西路、蘇河灣、大寧“三大商圈”,聚焦新春造景、禮遇促銷、國潮年味等“三大板塊”,開展系列促銷活動,興業太古匯節日7天銷售額分別環比節前增長80%以上。新天地聯合上海時裝周、公益組織“星星兔子和愛”推出一對手捧紅色愛心的“愛望兔”以及五個兔耳造型回收箱,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帶來絲絲暖意。
“海派年味”更是引流利器。豫園商城推出“豫園迎新年”活動,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山海奇豫記”為主題非遺藝術彩燈活動,帶來濃濃的海派年味,節日期間商圈客流同比增長27.7%。上海環球港帶來民俗演藝,京劇、昆曲、川劇、評彈、相聲、腰鼓、唐樂等悉數登場,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第一食品年貨節開展新年剪紙、糕團刻字、制作兔燈等年俗互動活動,線上線下直播聯動,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百聯南橋購物中心開展新春民俗體驗,寫春聯,畫糖畫,剪窗紙等活動熱鬧非凡,更有商場服飾、黃金、化妝品等優惠折扣,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長20%以上。
節日期間,民生保供也井然有序。為應對寒潮降溫天氣,蔬菜集團、良友集團、水產集團、上農批等重點企業,積極做好主副食品市場供應工作,確保主副食品供應量足價穩、優質安全。上海主副食品市場在春節期間運行總體平穩有序,今年春節留滬過年人員減少,肉菜等消費需求有所下降,受節日效應及小品種精品菜暢銷等影響,蔬菜批發價格高位小幅波動運行。
本報記者 張鈺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