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北京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包括四方面51項任務,排查制約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機制障礙,打造更優的消費營商環境。
《實施方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聚焦消費領域隱性壁壘,深化“放管服”改革,關注消費領域企業全生命周期堵點痛點問題,從優化和完善消費企業準入準營制度、進一步規范對消費企業監管執法、推動符合消費企業特色的改革創新、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四方面著手,著力破除制約擴大消費的制度機制障礙,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能力,全面促進消費恢復,加快消費提質升級,有效滿足民眾消費需求,營造國際一流消費營商環境,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實施方案》體現了以下4個特點:
一是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消費覆蓋餐飲、零售、電商、文化娛樂、休閑旅游等多重業態,市場主體數量大,與廣大市民生活關系最為密切。《實施方案》聚焦消費領域企業全生命周期堵點痛點問題,著力破除制約擴大消費的制度機制障礙,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能力,全面促進消費恢復,加快消費提質升級,有效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營造國際一流的消費營商環境。
二是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近年來,北京市不斷推進消費領域供給側改革,呈現結構優化、業態創新、品牌升級的整體發展趨勢。企業是創新產品供給、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力量,《實施方案》重在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改革舉措,打通影響企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增強企業的獲得感,為企業持續經營、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聚焦重點領域,覆蓋七成以上的居民消費。結合北京消費特點和發展趨勢,聚焦餐飲、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大型商場、電商零售、新能源車、民宿、文化演出、新消費品牌孵化8個業態。其中,商場、新能源汽車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場景和產品;餐飲、連鎖超市和便利店企業數量大,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文化產業是北京最具代表性和傳播力的優勢行業,新消費品牌體現了文旅商融合的發展趨勢,鄉村民宿為提升市民旅游休閑品質、提高農民收入架起橋梁紐帶,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這些業態覆蓋了70%以上的居民消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次改革既包括準入準營、監管執法等共性任務,還立足各業態所處不同發展階段、行業特點,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個性化改革任務,讓政策更精準、企業獲得感更強。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務實推動51項改革任務打通痛點堵點。近年來,北京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特別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效果最為明顯,企業辦事率持續提高,材料、時間、成本進一步壓減。但消費領域企業數量眾多、經營形態豐富、商業模式創新快,需要辦理各種事項更加迅速、靈活、簡便、個性化。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北京市商務局、北京市政務服務局、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深入開展調研,聚焦餐飲、電商等8個重點消費業態,先后與16個部門、6家行業協會、145家各領域企業座談。企業反映審批減少后減負仍不明顯、監管執法柔性不足、政務服務專業性不強等問題。
《實施方案》從企業全生命周期入手,排查制約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機制障礙,從審批、監管、服務各環節提出小切口、務實效的改革任務,打造更優的消費營商環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