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9日從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獲悉,中國海上首個智能油田項目——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在投用一年后,在安全管理、油藏分析、降本增油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據了解,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一期)項目是2021年10月全面建成投用。該項目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北斗等信息技術為傳統油田賦能,實現流程再造,在渤海灣打造了一個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油田。
據悉,該智能油田共構建了100余組數字算法模型,編寫了130多萬行代碼,形成了8大核心技術,目前這些算法模型已與一線工作發生“化學反應”。
目前,該智能油田通過智能管理系統讓每一項工作可以實現交叉工作提醒、區域隱患告知、實時作業監控、AI違章行為識別等功能,大大提升現場風險識別能力和自我安全約束意識。同時,油藏管理智能化讓數據價值充分體現,各類數據、分析方法、分析成果進行關聯,建立便于專業協同研究的綜合模型,輔助油藏工程師最大化挖掘油田開發生產潛能,大幅提升分析質量和效率。
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上的部分智能輔助設備。 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供圖秦皇島32-6作業公司總經理趙德喜表示,秦皇島32-6油田是渤海油田首個大型河流相油田,以前油井一旦異常需要協調海陸多方進行資料搜集,聯合多位專家現場勘察、研究才能制定處理措施,周期漫長。智能油田項目應用后數據作為第五大生產要素的特性更加明顯,將投入應用的200多口油井分析效率顯著提升,僅2022年度累增油3000噸,節省直接費用就高達200余萬元。
據了解,秦皇島32-6智能油田(二期)項目正在建設實施,投用后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新技術與海上油氣開發生產場景有機融合,建成油藏經濟價值最大化、設備生命周期成本最優化、生產過程安全健康環保為三大主線的智能油田管理系統,較一期項目IT基礎服務、全面感知、整體協同、科學決策、主動優化5種能力深化和提升,實現全油田區域安全生產和降本增效的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