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超1300名基金經理離任,人才流動加速下基民如何自處?
作者:曹璐
聚散離合終有時,又一位研究部總經理級別的基金經理離職。
2月11日,長城基金連發6條基金經理變更公告,原基金經理何以廣離任,他離職前還擔任長城基金研究部總經理和總經理助理。根據公告,何以廣此前管理的產品將由公司副總經理、投資總監楊建華率領基金經理趙鳳飛、蘇俊彥、周詩博、韓林、唐然分別管理。
(資料圖)
據第一財經統計,今年以來已有2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27位基金經理離任。記者梳理數據后發現,最近5年共有1310位基金經理離任,且每年涉及人數及范圍均在遞增。例如,2018年全年離任基金經理數量為186人,而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升至325人,涉及的公司也從82家升至132家。
“老”“中”“新”分別接管
日前,長城基金發布公告稱,基金經理何以廣離任旗下多只產品,并已按規定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辦理注銷手續。公開信息顯示,何以廣于2011年進入長城基金,2015年開始擔任基金經理,離任前共管理6只產品主動權益類產品,管理基金規模合計為61.32億元。
長城基金表示,離職是出于個人原因,何以廣已在公司工作12年,是公司自主培養的優秀人才,公司尊重他在這一年紀和經歷下做出的決定。
早在今年1月,業內就有傳言表示,何以廣將在春節后將會有新動向。那么,他會轉身“奔私”嗎?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透露,何以廣下一站或將奔赴上海某公募基金公司。不過,目前該消息尚未獲得證實。
對于6只基金產品后續的投資運作,長城基金表示,經過慎重研究,根據現有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和能力圈等情況,為每只基金選擇了合適的基金經理接替管理。從最后公布的接任名單來看,長城基金“老”“中”“新”陣容皆出,可見此次交接公司花費了不少心思。
例如,有20余年從業經驗的楊建華“以老帶新”,與新銳基金經理蘇俊彥共同管理長城品質成長;中生代基金經理韓林和唐然共同管理長城安心回報;90后投資小將周詩博接管了長城中小盤成長和長城研究精選。
其中,周詩博是最近兩年頗受機構投資者認可的新生代基金經理。Wind數據顯示,自他管理長城優化升級A以來,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有顯著提升,從2020年底的52.71%升至2022年中報的88.84%。
與此同時,記者也注意到,無論是卸任的何以廣,還是此次接任的周詩博、趙鳳飛、蘇俊彥、唐然,均是在長城基金研究團隊中成長并走上基金經理崗位的。Wind數據顯示,在長城基金31位基金經理中,有26位是內部培養而來,占比超過8成。
“我們一直努力去打造一個相對純粹的投研平臺,讓具有自驅力、主觀能動性的人有發揮的空間和舞臺,盡可能發揮個人潛力,團隊成員既高度共享協同,又保持各自差異化,讓不同風格的人都能在這個平臺長大。”楊建華對記者表示。
基金經理流動加速
事實上,在整個公募行業人員變動的浪潮中,一位基金經理的離職公告實屬平常。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2023年2月12日,開年以來已有27位公募基金經理離任,而去年同期則有34位基金經理離任。
從涉及基金公司來看,今年以來離職的基金經理涉及25家基金公司,其中,長城基金和方正證券旗下分別有2人離任,其余公司則有一人離職。從公告披露的基金經理離任原因來看,以“個人原因”及“個人發展原因”為主。
“有的業績表現好的基金經理可能會主動或被挖去更大或更心儀的平臺,也有因業績考核等因素而離職的。”華南某公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明星基金經理出走的故事,在公募基金行業上演過太多次,如今業內大都已經弱化“明星”個人這一概念,而是更重視投研團隊整體實力的培養,更愿意構建團隊化、平臺化的模式。
若將時間拉長,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后發現,從近五年來看,基金經理離任人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2018年全年離任基金經理數量為186人,而2019年和2020年則分別有超過200位基金經理離任,2021年即2022年全年離任基金經理數均超過300人。截至目前,2018年以來已有超過1300名基金經理宣布離任。
而從基金公司角度而言,涉及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據第一財經統計,2018年及2019年分別有82、95家基金公司“失去”人才,而2020年這一數量正式突破100家整數關口,為109家;2021年及2022年,這一數字再次加高,分別為123家、132家。
“這是行業快速發展階段必然會發生的事,人才資源是在不斷流動中優勝劣汰的。”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公募人才“奔公”“奔私”是個人選擇,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下,人才變動是情理之中,應該理性看待基金經理正常流動的現象。
不過,也有部分投資者將基金經理變動納入自己的“選基”的條件。具有7年投資經驗的基民李女士告訴記者,“我不會選基金經理變動太頻繁的公司產品,因為如果留不住人才,怎么會有心思做好產品”?
那么,若基金經理離職,作為投資者是否會立刻贖回基金產品?對于這一問題,李女士的回應是,“不一定”。在其看來,如果是“沖著基金經理去的”,那大概率會選擇贖回;若是該產品賽道是自己看好的,繼任者的風格和過往表現也符合自己的選擇條件的話,會有一定時間的觀察期來考慮是否贖回。
而基金公司相關人士則表示,基金經理卸任后并不意味著相關產品業績一定會差。“基金公司在選擇接替的基金經理時,是根據其風格和能力圈審慎考慮后,認為其有實力、有潛力管好產品才會做出這樣決定。”該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