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耕”新 南京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走出校門耕耘田疇
(資料圖)
中新網南京2月22日電(許天穎 俞佳寧)“二月二,龍抬頭,千家萬戶使耕牛。”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處在雨水、驚蟄、春分三個節氣之間。時值春回大地,大自然萬物蓬勃生長,農業也進入備耕播種的時令。南京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走出校門,走入農田,為新一年倉滿廩實“保駕護航”。
如何查看苗相長勢,確定合理的施肥量?化學除草有哪些要點?2月12日起,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姜東教授團隊陸續前往江蘇姜堰、徐州、常州、句容等地,為當地種糧大戶指導田間管理技術。該團隊副教授蔡劍介紹,越來越多的種糧大戶加入了由南京農業大學牽頭組建的“江蘇省稻麥種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涵蓋了高校科研院所、農業企業、種植大戶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從優良品種到優質糧食,團隊組織實施了“綠色豐優”技術模式,該模式以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稻茬小麥精控播種施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為核心技術,為種植大戶提供定制的、實用的綠色高效全程技術解決方案。
這個春天,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房婉萍每天最關心的就是天氣預報。春天對江蘇乃至全國的茶園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節點,房婉萍教授帶領團隊的研究生們奔走在南京、鎮江、宜興、溧陽的十幾家茶園,就早春預防倒春寒的栽培措施和開園追肥施用技術細節與茶農交流,為早春茶農下了場技術“及時雨”。
“我們的科學研究一定要緊貼產業的需要。從事茶葉科研的碩士博士生們需要把論文‘寫’在茶園里。”房婉萍說。在她看來,茶園生產一線是找到研究“真問題”的最佳場所,也是科研反哺產業的最佳場所。
南京農業大學專家教授走出校門走入農田,奮戰春耕備耕第一線。 南京農業大學供圖春回大地,天氣轉暖,水產養殖即將進入繁盛期。這一陣子,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張定東教授及其江蘇現代農業(大宗魚類)產業技術體系尾水治理創新團隊前往南京、南通、鹽城、泰州等養殖漁場現場指導,幫助漁業從業者科學地決策開春魚類飼料投喂時間、方式,提高魚體肝腸健康等養殖技術細節,幫助減少魚類發病死亡,助力2023年漁業生產。
南海之濱艷陽高照,海南三亞崖州區壩頭南繁基地一處大棚內,圍繞葡萄的“專家會診”火熱進行。作為溫帶作物,葡萄在海南種植難度大,面臨高溫多雨、病蟲害多發、土壤鹽漬化等不利因素。來自全國各農業科研單位的專家積極探討、出謀劃策。該項目負責人、南京農業大學教授陶建敏說:“通過品種改良、優化栽培模式讓它們在海南‘安家’,全國消費者就能一年四季吃上國產新鮮葡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