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27日從“海上漳州”項目推介會暨海洋漁業項目簽約儀式上獲悉,到“十四五”期末,福建省漳州市海洋生產總值可望超過1550億元。
本次活動共簽約海洋漁業重點項目22個,計劃總投資超110億元,主要有科研試驗、深海養殖及海洋牧場建設、智慧海洋、漁業產業融合發展、設施漁業項目、漁業產業園區(基地)建設等6大類。此外,漳州還達成4項戰略合作。
漳州“海上田園”風光秀麗。 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漳州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擁有東山灣、詔安灣、浮頭灣、佛曇灣等20多個天然港灣,在漁業育種、養殖、捕撈和海洋生物醫藥等方面具備天然優勢。
官方數據顯示,漳州全市現有海洋捕撈年產量31.79萬噸,水產養殖品種達156種,年育苗量1770億尾(粒)以上,鮑魚、蛤類、牡蠣等苗種產量居全國首位,漁業產值和水產品產量兩項指標連續23年位列福建省第二。2022年,漳州市水產品加工產量104.9萬噸,產值259.7億元,均位居福建省前列。
去年1月,漳州市啟動“海上漳州”發展規劃編制,將海洋經濟作為“千百億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的千億級產業集群來打造。
“在漳州投資海洋產業,必定讓您‘錢’途無限。”漳州市委副書記黃水木在“海上漳州”項目推介會致辭中指出,漳州擁江達海,一條貫穿全境的九龍江,一個連接東西洋的出海口,一條海水鋪成的海上絲綢之路,造就一個向海而興、向海圖強的開放漳州。
漳州市詔安縣牡蠣養殖大豐收。 漳州市海洋與漁業局供圖黃水木稱,漳州已與18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系,特別是2021年以來統籌泛東山灣、廈門灣南岸“一園五片區”,加快建設中國(漳州)—菲律賓“兩國雙園”,并依托跨國合作平臺共建中國—菲律賓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區,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提升了漳州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戰略地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