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張麗
這兩年,市民身邊開了不少裝修漂亮、店名時尚的國潮點心店,引得年輕人紛紛打卡。不過資本的潮水退下去之后,一塊塊小點心的真正斤兩被掂了出來。據(jù)本報報道,曾被視為新式烘焙品牌頂流的虎頭局,去年年底關停了北京的所有門店;往日大排長龍的其他知名網(wǎng)紅點心店現(xiàn)在基本隨到隨買。與之形成明顯對照的是,稻香村零號店、富華齋餑餑鋪等老字號點心鋪,在年輕人群體中熱度不減。
一段時間以來,新晉點心品牌確實對老字號構成了相當大的壓力。熱門社交平臺上,到處都是網(wǎng)紅探店、種草指南,再加上這些店的視覺設計充分考慮到年輕人“拍照出片”的需求,火起來似乎也是必然。但是點心終究還是要吃的,拍照打卡并不能帶來客戶黏性。每家店產(chǎn)品同質化嚴重,時間長了不免審美疲勞。顧客打卡嘗鮮之后,就再也不回頭了。網(wǎng)紅點心的老板們基于“融資、破圈營銷、擴大開店”的邏輯玩資本游戲,反而失卻了老老實實做點心、守護中式烘焙手藝的初心。
老字號雖然看起來幾乎錯過了每一個時髦的風口,但是多少年來積淀下的品牌忠誠度就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稻香村、百年義利這些老牌子,大大小小的分店遍布京城各個角落,很多北京人從小吃到大,雖然對口味和服務也有吐槽,但年深月久攢下了濃濃的街坊情懷。這種對品牌的認同感不是靠資本砸錢就能買來的。更何況多年來老字號也在奮力變革,認真研究年輕消費者的喜好,對傳統(tǒng)工藝進行改良創(chuàng)新,同時還有各種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不斷令人耳目一新。更讓市民形成口味依賴的是,老字號往往有自己的拳頭產(chǎn)品,口味獨到,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和產(chǎn)品重復率高達八成的國潮點心店們形成了鮮明對比。
資本帶來的泡沫消散后,市場證明,優(yōu)質產(chǎn)品和服務才是中式點心行業(yè)的核心競爭力。無論老字號還是新國潮,找到專屬自己的賣點,提供周到體貼的服務才能行穩(wěn)致遠。點心雖小,但點到的是人心。網(wǎng)紅店要想長紅,要想成為百年老店,還真得跟老字號多取取真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