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產品是品牌的載體,中國品牌走向世界之巔,必須要有卓越的產品做支撐。”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合肥榮事達集團董事長潘保春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今年是潘保春履職全國人大代表第6年。此次全國兩會,民企外貿增長成為潘保春的關注重點之一。
潘保春表示,面對全球價值鏈分工加速演變,中國品牌首先應主動擔當起文化自信的載體,從做好產品、做好文化等方面轉型升級。
“企業要在傳承匠心的基礎上,實現前沿科技應用與產品的深度融合。利用新科技打通‘供產銷服’價值鏈,提供屬地化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進而輸出有卓著影響力的中國品牌。”潘保春說。
在提升產品“硬實力”的基礎上,潘保春也強調要講好品牌故事。他指出,中國擁有5000年文明史,中國人的匠人精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都是品牌故事的重要元素。企業應講好品牌故事,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助推品牌更好走向世界。
“營商環境就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土壤。”潘保春表示,近年來,國家在出口退稅、通關便利、紓困助企等方面出臺支持政策,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提振了外貿企業發展信心。但仍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例如,當前中國尚未與一些主要經濟體國家達成自貿協定;中國自貿區的貨物貿易最終零關稅產品稅目和進口額比例在90%-95%左右,仍低于歐美接近99%的比例。
對此,潘保春建議,加快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圍提質,提升自貿區開放水平。建議政府加大自貿協定談判簽訂及升級力度,促進自貿伙伴增量提質;搭建更多全球投資貿易平臺,邀請全世界企業同臺“唱戲”,從而提升中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主動權、話語權。
潘保春還提及,應進一步支持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動外貿企業優化外貿結構、強化品牌化建設與國際化運營,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今年,企業‘抱團出海’一詞特別熱。”潘保春認為,這一模式也給外貿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啟發。“在辦好廣交會、進博會等一批綜合展會的同時,搭建更多海外貿易平臺,能為外貿企業增加‘不出國門、貿易世界’的機會,促進國內企業整體‘抱團出海’,開辟新的外貿增長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