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外婆坑村地處新昌縣西南邊陲,由于地理位置偏遠,這里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又因白族、苗族、壯族等13個民族聚居,其被稱為“江南民族第一村”。
鄉村新變,與兩年前入駐的新鄉賢運營團隊密不可分。
基于幾十年的鄉村發展,2021年外婆坑村入選第一批紹興市鄉村振興先行村培育單位。對于該村而言,這既是新機遇,也是進一步擴大村集體經濟的新挑戰。
“外婆坑村原先發展大多是靠政府和政策支持,雖然在周邊地區小有名氣,可后面的路該怎么走,其實我們都很迷茫。”外婆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林金仁直言,“可以說外婆坑村的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
雖然不懂市場化運營,但林金仁明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迫切需要一支專業化運營隊伍。
在當地政府指導下,經過數十次運營方案匯報討論,新鄉賢吳黎明率領運營團隊“突圍”,與外婆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合資成立新昌吾鄉文旅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鄉村運營。
吳黎明具有10年策劃經驗,攜團隊進駐外婆坑村后,對這里進行了整體評估,同時開始編制《外婆坑景區農文旅產業發展運營規劃》,對運營短板進行剖析,并針對性提出運營規劃、項目謀劃、營銷策劃等。
放眼外婆坑村,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古村落風貌,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在吳黎明看來,民族文化是其最大的特色,而且村里還有非常豐富的民俗文化,每個村民都好似熱情好客的“外婆”,“所以只要牢牢抓住這兩個點,外婆坑村的發展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于是,吳黎明為外婆坑村提出了全新IP——“外婆”。
結合“微改造,精提升”項目,當地對村入口景觀、標識系統、公廁改造、節點提升等配套項目進行了細化,使外婆坑村初步具備了“外婆”特色。
2021年國慶假期,“外婆長桌宴”活動接待游客達5萬多人,直接帶動增收103萬元。
在吳黎明看來,“一次完美的旅游,一定是跟文化相結合的。只有這樣,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金點子”密集輸出,不只是為鄉村發展“做加法”,更是“做乘法”。
為了富民增收,吳黎明借助“觸網”思維,通過網店銷售外婆坑村的農產品和文創產品。截至目前,該村已累計銷售茶葉800多萬元、玉米餅700多萬元,黃精中藥材等其他農產品500多萬元,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完)
翻譯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