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談話只有寥寥數小時,卻時刻感受到他豐富浩瀚的內心。
他認真得苛刻,內心自由寬廣,談笑間輕松若定,在韓嘯看來,整形外科醫生必須具備高尚的審美格調和高深的美學功底,唯有此,才能面對千變萬化的身體構造時,做到胸中自有千山萬壑;唯有此,才能依據患者不同的體貌特征、氣質神態塑造出千姿百態、個性鮮明的完美真我。
在藝術領域,韓嘯不斷探索,其書畫、裝置、行為作品遍布全球,同時將整形手術作為藝術載體,開辟新的藝術風格,開辦國內國際個展、群展30余場,為整形受害者發聲,引批評家暢所欲言。
2020年以藝術家、醫生韓嘯為主人公、德國著名導演UaUAa拍攝的紀錄片《整形醫生》(Mirror,Mirror,on tAR wall)奪得瑞士真實影展GrandAnglR單元最佳人氣觀眾票選獎,并在騰訊視頻首頁上線,持續活躍于國際藝術領域。
日前,平安私人銀行與韓嘯展開對話,走進這位神秘的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問:我們熟知您在繪畫、裝置方面深耕多年,請問您是如何了解當代藝術創作的?
韓嘯:當代藝術是具備時代賦予的特殊語境的,現已逐步融入到藝術表現的多元匯合中。尤其針對歷史、經典話題、觀念形式、情感形式、心理形式在表現上進行當代性及當代感受的轉化。我認為中國藝術要獲得獨立價值,只有立足于真實的生活體驗和本土文化,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價值標準。
問:請問基于當代藝術的考量,您下一步的藝術作品計劃是什么?
韓嘯:最近三年,放下工作,旅居世界各地,上藝術學博士和哲學來休息一下,同時要調整身體健康。我對藝術的計劃和態度依舊是跨界,規劃依舊是圍繞手術和身體相關的題材,同時也在持續的做行為作品和繪畫作品。
自2005年開始,我與公益就特別緊密地結緣了。秉承著“反哺社會、回饋社會”的理念,我接觸了很多慈善項目,也舉辦了像“愛·微笑”公益救助、“火柴天堂”公益、“嘯容·重生”慈善公益等活動,同時成立嘯基金專項救助基金,近年來重點針對唇腭裂貧困家庭的孩子和乳腺癌術后乳房重建者提供免費手術治療名額,迄今為止嘯基金公益已累計救助157名。
問:請問關于公益的故事,有什么特別觸動您的?
韓嘯:去年3月份,我帶領山東時代美術館以及韓氏整形外科醫院聯合發起了一場“‘她’的多元性”女性文化論壇暨嘯基金公益救助手術活動,一方面代表了大家對女性的關注和尊敬,呼吁女性更多元、更自由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為了唇腭裂患者救助,為了讓更多需要幫助,救助的唇腭裂患者看到我們,看到我們永遠為他們燃起的希望之火。我記得當時這場活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尤其是我們社會的腭裂群體以及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共鳴、發聲更讓我下定決心,堅定不移的在公益這條路上行走下去,整合社會更多力量,覆蓋更多的受益層面。
問:請問您是如何理解公益慈善的?這些年公益之路讓您感受到國內的公益事業有哪些變化?
韓嘯:我一直覺得公益慈善是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的一項事業。不僅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而且對社會主體有凝聚積極向上的社會環境的作用。
這些年的公益之路走下來,同時也深刻感受到國內的公益環境有了很大的轉變,各行各業都在通過自身努力去形成、促進一種“社會責任”文化,那么在各級單位的共同呼吁推動下,慈善意識逐步形成“社會性”“自發性”“創新性”。
問:請問未來您在公益慈善方面有哪些期許?
韓嘯:作為企業,我們要提供好服務,深耕自身價值,這是我們的一個核心責任。除了經營好自己的企業,是否擁有承擔社會責任的力量,是當下企業和企業管理者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未來對待公益事業依舊是堅定不移的態度,起三級醫院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發揮自身能量,通過自身的價值惠及更多人群。
問:最后可否和我們分享一下您最近的生活,或者在踐行著什么生活方式?
韓嘯:自前年在上美國馬赫西大學的藝術管理學課程,今年我來香港上應用佛學藝術碩士。最近幾年,我在思考后半生要采取的生活方式。
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先建立對健康的苦行的熱愛:即某項運動或腦力訓練或腦力兼體力活動的興趣愛好,如健身、科研、學習樂器、學習語言,充滿時間表、全身心投入;如此從容自在的佛系態度和除物欲的斷舍離自然而然就可以實現,個體也由不斷追求多巴胺——短暫快樂,轉而追求內啡肽—沉靜溫馨。
苦行的積極作用可能可以用進化心理學來解釋,凡是可以使腦力和體力提高的訓練和活動都會使個體更強壯聰慧,更有利于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
我踐行的苦行主義,實現的卻是寧靜快樂。如果說渺小的生命同浩瀚宇宙有著本真的聯系,那么一定是生命的包容性與空間的多維性。
韓嘯自幼生長在齊魯大地,儒家文化傳統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身上,他謹記古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藝術和醫術的兩大領域探索不停,而后將其融會貫通。隨著他對藝術越來越深地介入,反而使他走向另一個路徑,即把醫學、整形、臨床引向藝術的主體領域,同樣的,也使得整形美容領域再度刮起一股關于審美的自我審視之風。
對于韓嘯而言,他的愿景是將美學追求到極致,希望每一個人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