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石楓
4月的清晨,一場短暫的春雪過后,記者來到龍江森工集團清河林業局有限公司育林林場的育林苗圃。放眼望去,針葉、落葉、闊葉樹,層層疊疊,原始林、天然林、人工林,浩浩湯湯……
位于哈爾濱市通河縣的育林苗圃,目前培育以紅松、水曲柳、云杉、落葉松為主的造林苗木275萬株,以糖槭、紫葉稠李、王族海棠、小葉丁香為主的綠化苗木21萬多株。育林林場在承擔林區造林綠化、經濟林苗木培育、林業科研等職能的同時,也積極謀劃布局種植新業態。
記者在水曲柳地看到,這里間作了蒲公英?!耙郧八氐男虚g空地每年需除草3次,每畝需5個工日,每個工日120元,在雇傭人工除草方面每年就得花費1800元。間作蒲公英后,只需除一次草,人工費變成了原來的三分之一?!狈N植戶王東興說,種植水曲柳的年收入在15萬元左右,種植蒲公英又帶來了一筆收益,“間作的蒲公英年產可達8000斤左右,每畝獲利近6萬元?!?/p>
除了發展種植業,育林林場還探索發展一體化旅游線路,依山傍水建設漂流項目、民宿,使到訪游客“玩出深度游”“吃到新鮮菜”。
包括育林林場在內,清河林業局各林場按照一場一品、一場多業戰略,不斷發展壯大林場項目,增加林場收入:新勝林場專攻森林牛養殖;建設林場不斷擴大倉術、赤芍等北藥種植面積;茂林林場大力發展冷水魚養殖,與養殖戶成立合作社;橫山林場重視發展靈芝產業,采取低溫物理破壁技術采集孢子粉,生產靈芝切片等10余種靈芝保健系列產品,全場靈芝產值達120萬元……
“這一戰略的實施拓寬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是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有效嘗試。”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省現代林業與碳匯經濟發展智庫成員任月說。
地處哈爾濱市方正縣的龍江森工集團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利用林場的區位優勢,推動林區產業融合發展。
方正林業局規劃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產業帶基地,基地連萬家”的發展格局,開拓生態產業發展模式。去年9月,龍江森工中藥產業園區在方正林業局有限公司規劃建設。
據方正林業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諶建華介紹,龍江森工中藥產業園區利用舊廠區改擴建,組成新型中藥飲片精深加工生產基地,集聚了全省道地藥材資源,形成了產、供、銷一體化的產業鏈。園區內包括藥材初加工車間、改造中藥材精深加工車間、食品包裝車間、污水處理站、質量控制中心、冷涼庫房等配套工程。“這兒生產加工的不僅是產自本地的藥材資源,還有省內其他林場的刺五加、五味子、人參、冬青等藥材?!敝R建華說。
近年來,黑龍江省很多林場堅持因“場”制宜、一場多業謀發展,林場生態、產業兩手抓,帶領職工群眾增收致富,為改革后的國有林區轉型發展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