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走進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了寬敞明亮的就診大廳、服務周到的護士站、干凈整潔的換藥室……患者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有序就醫。
“有沒有發熱感冒的癥狀?是否有藥物過敏史?”在預防接種門診開診后,許多居民前來接種疫苗,醫生耐心地詢問著居民的身體情況。在排隊的人群中,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前來接種疫苗。
圖為江西紅谷灘區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的中醫房。 熊錦陽 攝“去醫院不但距離遠,而且還要長時間等候,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只需要幾分鐘,還有醫護人員給我們送上飲用水。”在紅谷灘區居民萬琳看來,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和醫療條件完全可以處理一般性疾病,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不僅距離更近,服務還更加貼心。
“要實現‘15分鐘醫療服務圈’,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水平是關鍵的一環。”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徐偉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城市醫療圈構建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小病、慢性病都能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解決,做到“小病解決在社區、大病治療進醫院”。
據了解,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筑面積1238平方米,設有全科診療、中醫中藥、婦女保健、兒童保健、B超、心電圖、化驗等科室。是一所為周邊居民提供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指導等六位一體的公益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輻射26個社區、6個村莊、1個服務站的約11萬居民。
如何前往醫院、應該掛號哪個科室、是否需要住院觀察病情……每一個問題都讓行動不便的患者憂心忡忡。
“年齡大了,腿腳不便,我連上下樓都很困難。但我只要打個電話,社區的家庭醫生就會及時上門為我就診。”家住香域濱江社區的劉亞琴說。
“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專業的家庭醫生團隊,平時也會開展義診進小區活動,通過現場診療、免費測血壓、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居民的認可度,讓居民愿意和家庭醫生簽約。”徐偉告訴記者,通過與社區居民簽訂服務協議,家庭醫生會定期為居民進行復查、診療,達到“未病先防、小病即治”的效果。社區居民有什么需要,只需要聯系自己的家庭醫生,就能得到專業的醫療意見。針對65歲以上老人、行動不便患者等重點人群,家庭醫生還會上門就診。
優質醫療資源持續下沉,群眾就醫獲得感持續增強。近年來,紅谷灘區以駐區省、市三甲醫院為技術支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為中樞,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網底,其他民營醫療機構為延伸補充,構建起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實現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夯實了“15分鐘醫療服務圈”,讓高質量醫療服務離群眾更“近”一步,越來越多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貼心的醫療服務。
圖為江西紅谷灘區紅角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器械醫療室。 熊錦陽 攝記者從紅谷灘區衛健委了解到,2022年以來,紅谷灘區家庭醫生常住人口簽約292160人,重點人群簽約110160人。同時落實符合條件重大疾病免費救治,開展15種重大疾病專項救治工作,進一步減輕居民醫療負擔;推進居民電子健康建檔,向群眾提供12類45項公共衛生服務,截至2022年12月底,共建立居民規范化電子建檔446023份,規范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71.5%。
伴隨著紅谷灘區“15分鐘醫療服務圈”的打造,基層醫療機構的建設愈發完善、各類普惠性醫療保障政策也相繼出臺,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走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就醫,幸福生活也更有“醫”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