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圖為鷹潭工務機械段大型養路機械機組正在施工作業。 汪翰 攝滬昆鐵路是中國鐵路重要的繁忙干線之一,作為長江以南唯一橫貫東西部的電氣化客貨運輸雙線鐵路,擔負著連通長三角與中部、西南部地區人流、物流往來的重要作用。
為保障鐵路安全運營,滬昆鐵路正在展開年度集中整修。當天走進滬昆鐵路上饒至廣豐區間,只見鐵路工人在為滬昆鐵路“舒筋壯骨”,百余名鐵路工人要在210分鐘內完成910米的鐵路養護任務。
圖為鷹潭工務機械段大型養路機械機組施工作業。 汪翰 攝“注意!作業人員下道避車!”伴隨著現場指揮人員的叮囑,一列列黃色大型養路機械從東向西接續駛來。因施工全部采用鐵路專業化養護機械車輛設備,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鷹潭工務機械段被稱為鐵道線上的“鐵甲兵團”。
施工現場,隨著指揮人員揮動手臂,清篩機操作人員隨之搖動操作手柄,一米多長的清篩機挖掘鏈飛速“轉圈”,軌下的道砟被“吸入”篩箱。緊跟其后的搗固車,32根“爪臂”深深扎入道砟,連同鋼軌一同抬起,經過搗固的道砟看起來更密實。
圖為鷹潭工務機械段工人正在監控車輛作業狀態。 汪翰 攝這一幕,讓站在鐵路柵欄外的一名退休職工感慨萬千。今年64歲的汪遠祥是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鷹潭工務段的一名退休職工,這條正在進行機械化養護的線路,正是他靠手提肩扛養護了40余年的鐵路線路,他的青春和汗水都灑在了這里。
“以前我們養路工的工作環境比較差,工作的時候,最怕的活就是挖翻漿、搞清篩。我們要耙出枕木下面的石砟,長期被雨水浸泡、火車穿行擠壓后,板結的道床積了水,清理一孔至少要一個多小時,一直要弓著腰,任務完成后全身腰酸背痛。”汪遠祥說。
“如今不用那么累了,現在都是搗固車和清篩車,那個手提肩扛的時代過去了,機械化作業,都能按時按點完成任務。”鷹潭工務機械段團委副書記汪翰說道。
圖為鷹潭工務機械段青年職工正在操作機械設備。 汪翰 攝“父親退休了,將接力棒交到了我的手上。”汪翰說,高速發展的鐵路把昔日苦、累、臟、險等形象定格成歷史,機械化養護成了當前鐵路養護發展的趨勢。
圖為鷹潭工務機械段作業人員探討機械化作業模式,確保施工質量。 汪翰 攝當天,經過210分鐘的緊張施工,滬昆鐵路上饒至廣豐區間養護施工任務順利完成。望著轟隆作響的大型養路機械,汪遠祥黝黑的臉上堆滿笑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