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6日,東海綠華山錨地水域,“海港未來”號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船緩緩搭靠中國香港籍“以星珠穆朗瑪峰”輪。在接下來的10多個小時里,兩船將經過“連接-輸氣-分離”三個步驟,完成約1600立方保稅LNG的加注作業任務。
此次兩船成功“牽手”,標志著海上船對船加注保稅LNG業務中國首單正式落地。據介紹,輸氣地點從港口移到海上,將進一步提高保稅LNG加注的靈活性,且更為經濟,有助于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服務能級。
隨著國際航行船舶碳排放要求日趨嚴格,越來越多的新造船以LNG等清潔能源為燃料。為保證對這些船舶的燃料供應,目前主要通過專門的運輸車、碼頭管線和加注船等多種方式實施“車到船加注、港到船加注和船到船加注”。其中,船到船加注模式機動性更強、效率更高、操作更靈活。
洋山邊檢站方面告訴記者,該站高度關注口岸新業態,對接能源供給方、能源需求方、船舶代理方,加強業務對接審核,跟進服務保障措施。據悉,該站提前為“以星珠穆朗瑪峰”輪辦理入港手續,為“海港未來”號天然氣加注船簽發搭靠外輪許可證,助力此項業務順利落地。
該站邊防檢查處處長周佳杰介紹,東海綠華山錨地水域靠近國際航行船舶主航道,距離洋山深水港直線距離35海里(約64.82公里),在海上加注能源能夠避免船舶往返港口,為航運企業節約引航費、拖輪費、靠港費及等候泊位時間等一系列有形和無形的成本,進而實現降本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