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我們的‘荷花蝦’個頭大干凈又好恰(意為“吃”,長沙方言),市場供不應求,蝦農們對今年的收成很有信心。”一邊忙著收蝦銷售、一邊忙著投放蝦苗的養蝦大戶劉建平喜上眉梢,“去年養了200畝蝦,今年養殖面積擴大到了400畝。”
因水而興的喬口鎮是遠近聞名的漁都。近年來,該鎮因地制宜,將低洼田以及結構性調整區域集中打包進行土地流轉,分成各具特色的種養基地,積極推動“荷花+小龍蝦”產業模式,創新推行“一荷三蝦”養殖模式。
原是水稻種植大戶的劉建平抓住機會,加入養蝦隊伍。“鎮上每年請專家為我們免費培訓,還成立了荷花蝦協會,統籌蝦苗、飼料采購,小龍蝦銷售等,我們只要專心養好蝦。”劉建平介紹,“荷蝦共生”的立體養殖模式可以利用水中的小龍蝦吃掉有害昆蟲,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用生態方法控制雜草和病蟲害,嚴控農業面源污染。同時,通過種植荷花等水生景觀植物,又化解了小龍蝦的排泄物,水自然就清了。
荷花蝦(資料圖)。 喬口鎮供圖“這樣生態環境下養殖的‘喬口荷花蝦’不僅個大鮮亮,肉質鮮美,還能賣出好價錢,鼓起農民的‘錢袋子’。”劉建平說,他去年收入近30萬元,實現了收入倍增。
為了讓饕餮們一年四季都能品嘗到鮮美的龍蝦,喬口鎮還與湖南文和友小龍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小龍蝦研究產業研究院,建立荷花蝦生態屯養基地,解決荷花蝦季節性限制問題。
在喬口鎮文和友生態屯養基地廠房內,該基地自發研制的循環水系統,通過水冷凝蒸發器,使室內空氣溫度恒定在8度左右,讓荷花蝦在適宜的環境下存活,實現“高峰收蝦,錯峰出蝦”的新型模式,可保證一年四季的活蝦供應。
“塘里種荷,荷下養蝦,荷蝦共生”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孕育的“喬口荷花蝦”,現已成為知名農產品品牌。喬口鎮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培養職業化蝦農,引領養殖大戶帶動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紅或參與生產經營等方式,創收致富。而今,一條荷花蝦種養、加工、倉儲、銷售、觀光體驗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鏈正在這里形成。目前,喬口鎮荷花蝦種養殖規模1.22萬畝,年產量2340噸,綜合產值近2.2億元,成為該鎮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
農家宅院變游園 盤活鄉村資源
喬口鎮水系發達,八千畝天然淡水湖團頭湖波光瀲滟,柳林湖、青草湖如明珠點綴,大大小小的水庫、池塘星羅棋布,構筑了該鎮“一居四水五田”的地理格局。
基于獨特的水鄉風情,喬口鎮以荷花為主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運用“黑路、青石、流水、白墻、綠樹、紅花”等元素,營造江南農家小院。悠悠荷塘、無際田野,小橋流水,田舍相望,描繪著“喬字號”水鄉底蘊。
走進盤龍嶺村,整潔的村道向村中蜿蜒,道路兩旁,竹門微掩,紫藤纏籬,一幢幢精致的農家院落錯落有致地分布于阡陌鄉間。“荷里喬江”民宿,更是別具一格:房前屋后,荷塘田園交錯,白天推窗見畫,滿眼皆綠,水流潺潺,自然閑雅;夜晚可聽蛙聲一片,看滿天繁星。
“荷里喬江”民宿。 喬口鎮供圖不同于傳統的酒店和民宿,占地約250畝的荷里喬江,是一個以民宿為載體,融主題民宿、特色美食、生態觀光、鄉村休閑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特色田園綜合體。盤龍嶺村黨總支書記劉浩介紹:“在這里可釣蝦、品魚、賞花、露營;或在院中小憩、喝咖啡、看書,享受一段悠然時光。希望游客在這里可以回歸自然、感受田園野趣,享受慢生活。”
每逢“五一”“六一”“國慶”等假期,喬口鎮還會舉辦“荷你有約,一起蝦玩吧”“一起趣‘村’游撒歡在喬口”“蝦遇金秋,喬見美好”等系列主題活動,豐富旅游體驗。
而今,喬口鎮所有村(社區)均已入選湖南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名單。喬口鎮正在充分挖掘資源,盤活各類集體資產,整合村民閑置農房、田地、山林資源等,實行統一流轉、集中開發和專業運營,致力打造喬江畔、古鎮里、團頭湖邊近郊游、鄉村游等網紅打卡地,“產、加、銷、研、學、游、吃”為一體的產業融合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