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5日從湖北省商務廳獲悉,該省近日印發《湖北省口岸現代化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構筑“一核一帶雙樞紐多節點”的“水陸空”立體口岸體系。
據了解,湖北將從口岸基礎設施、數字智慧口岸、培育口岸產業經濟等六方面,提升水運、航空、鐵路口岸開放水平和運行管理能力。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核”(武漢全省口岸群樞紐核心)、“一帶”(沿江擴大開放港區帶)、“雙樞紐”(國際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多節點”(宜昌、襄陽、黃石、恩施等區域多節點口岸)的“水陸空”立體口岸體系。
近年來,湖北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國際鐵路、國際機場等基礎設施,構建起以近洋直航、江海聯運、鐵路直達、鐵海聯運、國際航空為支撐的國際物流體系,形成了聯通歐美、輻射中亞、銜接日韓、鏈接東盟的中部陸海空通道。
目前,湖北共有包括武漢水運口岸、黃石水運口岸、武漢天河機場航空口岸、宜昌三峽機場航空口岸等在內的6個國家批準正式開放口岸;16個特殊商品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含進口口岸)、6個綜保區、3個保稅物流中心已全部通過驗收投運。
根據方案,未來三年,湖北將大力發展江海聯運、水鐵聯運、水水直達,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加快推進宜昌港、荊州港、襄陽港開放功能建設,加強與重慶、岳陽、九江、南京、上海等長江沿線主要港口城市合作,發展江海聯運,持續拓展水運口岸國際通道。
此外,不斷拓寬“空中通道”,支持武漢天河機場、鄂州花湖機場與國際樞紐機場建立貨運聯盟,構建高效通達的國際國內貨運航線網絡體系;開通至東盟十國定期旅游包機,年客運量保持在5萬人次以上。
近年來,中歐班列(武漢)持續增強境內外通達能力,目前擁有44條穩定的跨境運輸線路,輻射歐亞大陸40個國家、109個城市。未來三年,湖北將著力拓展中歐班列(武漢)線路、站點和覆蓋面,打造國家級中歐班列區域性樞紐節點,將其延伸至黃石、荊州、咸寧等有需求城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