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剛來公司的時候,要想修風電機,還要徒手爬上去,一臺55米高的風機,三分鐘左右,我就能爬上去。”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玉門區域維保中心副主任任樂文說,如今每個風電機組里都安裝了電梯,短短幾秒就可以到達風機頂端。
玉門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部,南依祁連山脈,北鄰馬鬃山,兩山夾一谷的地形成為東西風的天然通道,被稱為“世界風口”。
“從這里望過去,你可以看到四臺比較小的風電機,它們是1997年從丹麥引進的單機容量為300千瓦的風電機組。”任樂文介紹說,當時只有這四臺機組,塔筒葉片都是白色,葉輪轉起來就像白天鵝跳舞,當地人親切地稱這四臺風機為“四小天鵝”。如今,已經工作了26年的“四小天鵝”依然隨風起舞。
圖為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玉門區域維保中心副主任任樂文進行繼電保護裝置故障排查。(資料圖) 甘肅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供圖伴隨著這“四小天鵝”的實驗成功,酒泉市建起了中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基地,甘肅省也由此拉開了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序幕。
任樂文已經工作十一載,他一直感受著新能源像風一樣的發展速度,同時,他也一直“追著風跑”。從普通的檢修工到當師傅帶徒弟,從徒手爬第一臺風機到每臺風機里面都配備電梯,他不光感受到了新能源產業日新月異的變化,更從中汲取著前行的動力。
“十幾年來,感覺到最大變化是新能源發展更加智慧化、智能化、快捷化。不僅在風機里安裝了電梯,還有無線網絡,既省力又方便。”任樂文舉例說,2022年,公司在玉門市新建了龍源(玉門)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潤豐第三風電場,該風電場的總容量是他所在風電場的近兩倍,但是配備的人數卻只有三分之一。這項數據也表明,短短十年時間,甘肅新能源發展實現了智能化飛躍。
截至2022年底,玉門市各類電力裝機累計達到553.9萬千瓦,其中風電355萬千瓦,光伏100.4萬千瓦,水電17.2萬千瓦,火電78.3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3萬千瓦。
據悉,下一步,玉門市將緊盯國家能源產業政策,按照“建設大基地、布局大電網、走向大市場”為發展目標,加快推進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百萬千瓦級光電基地和百萬千瓦級調峰電源基地建設,“十四五”期間計劃新增新能源裝機700萬千瓦以上,規劃到2025年,玉門市各類電力裝機累計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促進玉門市縣域經濟轉型發展。(完)